

早前,行政長官表示因經屋單位申請人數減少,政府按評估及實事求是的原則,決定暫緩明年偉龍夾心房屋的公開投標。行政長官強調只是暫緩,沒有叫停。亦正開展相關補充法規的草擬工作,而已公布的偉龍馬路地段建設夾屋的土地和規劃仍舊存在,政府會觀察未來市場變化,如有需求,可隨時啟動夾心房屋計劃。
然而,夾屋經過社會多年討論和諮詢,達至一定的社會共識後,才推出的一種新房屋政策,亦是現屆政府五個房屋階梯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少市民特別青年和新婚人士因未必有資格申請經屋,以及“經屋法”作出重大修改後,希望透過夾屋解決住屋問題,對夾屋充滿期待。希望當局充分了解現時社會對夾屋的需求,適時落實夾屋計劃。
當初夾屋制訂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為了解決部分經屋申請人的“陪跑問題”,亦是為了協助夾心階層置業。現時夾屋的對象、申請條件及規定都有別經屋,夾屋更符合部分經屋申請人的需要,社會都引頸期盼,對夾屋有一定的需求。而且現時經屋仍在申請期中,未能確定最後的申請人數。經歷疫情三年,經濟正在復甦,私人房屋的特別印花稅制度即將修改,樓市隨時有變化,如私樓逐步恢復成交,公共房屋的需求亦會不同。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行政長官早前表示,今屆政府再次委託澳門大學團隊評估新城A區規劃的經屋數量,將來會視乎市場的變化逐步推出。請問何時可以完成有關評估,會否根據結果盡快調整公屋的興建計劃?
二、在政策和市場環境改變,供需結構隨之出現變化。建設夾屋需時最少三年,如暫緩興建,當有需求時再啟動就難以配合。有意見認為偉龍馬路未必是建夾屋的合適地點,如經屋需求下降,在經屋供應充足的情況下,當局會否考慮將部分經屋規劃用地轉為夾屋?
三、2022年公佈的《澳門特別行政區居住用途房屋政策研究》推算出2025年及2030年夾心房屋的需求分別為5,400間及10,100間。請問當局會否針對夾屋再作研究,並考慮將部分經屋轉為夾屋,以先導計劃的方式了解夾屋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