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頭條-環球新聞報 未分类 李良汪︰結合數據貫徹落實老有所屬

李良汪︰結合數據貫徹落實老有所屬

|社 長:邱躍進
|總編輯:張曉暉

  《澳門特別行政區居住用途房屋政策研究》公布。民众建澳聯盟理事長、立法議員李良汪表示,當局去年估算本澳目前約有5000至6000名獨居長者及雙老家庭居於唐樓,不論在長者公寓先導計劃還是未來的需求區間數量,均與估算數據存有一定距離。據《澳門特別行政區居住用途房屋政策研究》資料顯示,2021年初的調查約有近四成目前居住在唐樓的長者,希望可以即時入住長者公寓,另有兩成二的長者在考慮中,以此推算,有關報告中先導計劃提供的數量頗為緊張。

  他建議當局結合去年人口普查所得數據,全面評估有需要申請的長者數據,並因應先導計劃所掌握的實際需求,評估下一階段需要數量。另外,對一些沒有物業但長期租賃私人樓宇單位,具有一定經濟能力的長者,建議當局在研究及審視申請條件時,因應實際情況加以考慮,以符合有關長者的實際訴求。

家居智能設置 提高運用信心

  李良汪指出,不少居於自置唐樓物業的長者,他們雖然有相對穩定的居住環境,但隨著年紀不斷增長,身體機能逐漸衰退,每次上落樓梯均會感到非常吃力,因此,如非必要寧願足不出戶,長期留在家中,漸漸對身體及情緒造成不同程度影響。因此,5階梯房屋規劃中的長者公寓正是為了解決有關問題,改善相關長者群體的生活質素。長者公寓優先向居於唐樓的長者提供具無障礙條件及配套服務的單位,由於租住長者公寓需繳付租金,故租住者需有適當的經濟承擔能力,如出租原有唐樓物業用作繳付長者公寓租金,據悉租金亦會略低於市場,並以計分制方式來作分配。

  去年房屋局開放長者公寓示範單位予公眾參觀,當中引入多項智慧化設備,包括平安鐘、水浸提示、無線網絡、防跌警報、熱能感應等;同時亦設有公共飯堂、綠化區域、社服設施及醫療設施,在設計上顧及長者獨立空間及集體生活兩方面,對長者群體的生活質素有一定提升。但他說,接獲“老友記”反映,由於日常對於智能手機應用仍未熟悉,部分人甚至完全不懂操作而需家人從旁協助,對日後長者公寓家居設施智能設置有一定擔憂。他建議,當局未來落實相關設計時,應盡可能簡化有關操作,加強針對性培訓及解說,提高長者對運用智慧產品的技巧及信心,減少相關產品對長者生活造成的“不便”及“障礙”。

多管齊下施策 提升生活質素

  另一方面,家庭照顧是本澳長者政策的施政方向,尤其不少行動不便或自理能力較差的長者,需由家人或家傭照顧,李良汪建議當局藉現時掌握數據,因應長者居住狀況,在住屋戶型及數量需求方面應作更精準配置,讓房屋規劃切合長者政策方向發展,避免資源浪費。他補充指,長者公寓是長者集中居住的區域,除一般的社區設施,更必須加大對社區醫療及區內照顧服務的資源投入,以及在社區設施方面建設更多連貫及暢通的無障礙通道,例如設計上應盡量減少長者上落梯級的考慮,為長者改善生活質素及繼續參與社會創造更有利條件。

  對於有意見指出,長者公寓若需求增多,會否與夾屋等爭奪土地資源?李良汪認為目前當局對於房屋5階梯未來興建數量及分布只有初步規劃,而長者公寓及夾屋的申請條件更未有清晰詳細內容,建議在城市總體規劃逐步推進的基礎上,以及本澳土地儲備相對充足的情況下,盡快就各階梯房屋數量、分布及尚未清晰的申請條件作出劃分,以利未來推動本澳房屋建設,回應社會訴求。他並建議當局藉此一併解決青年的住屋訴求,如對於過去未有能力在私人市場置業,又不合乎申請經屋、社屋資格的青年,建議政府可藉長者公寓政策,協調推動遷入長者公寓的長者,以略低於市場的租金向青年出租騰空的單位,解決青年及長者的住屋問題。

  李良汪強調,透過長者公寓改善有關長者群體的生活質素是一個方向,但不是唯一方向,尤其本澳未來人口老化問題將愈趨嚴峻,單靠長者公寓或難以滿足未來需求,建議多管齊下,如加快推動及落實都市更新政策,改善部分老舊樓宇的居住環境,提升包括長者在內各有關持份者的生活質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0853-282280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462523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