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頭條-環球新聞報 議員之聲 議員之聲|梁孫旭議程前發言 就持續推進馬拉松盛事化增競爭力

議員之聲|梁孫旭議程前發言 就持續推進馬拉松盛事化增競爭力

今屆澳門國際馬拉松比賽於昨日舉行,吸引來自各地的人來澳參賽,從而帶動旅遊業。今次主辦單位聽取社會意見,路線途經金光大道,延長時間,並增加晶片時間等,本人樂見賽事作出優化,提升馬拉松體驗,期望當局能持續優化賽事,並聯動週邊的旅遊及文化元素,以及未來爭取港珠澳大橋成為馬拉松路線的其中一站,或直接舉辦比賽,提升澳門體育盛事核心競爭力,助力建設「體育之城」。

經當局積極協調,今年國際馬拉松得以經過金光大道,但美中之足的是半程馬拉松路線重複度較高,且改為不能跑橋,對於參賽者體驗而言不太好。本人理解澳門受限於地理條件、交通等問題,馬拉松路線本身難以調整,可提供的報名名額亦較少。隨著政府早前提出要將澳門打造成「體育之城」,希望政府能持續深化原有的賽事,優化全馬半馬路線安排,以及賽事的配套和補給,並研究採用「分槍出發」方式來進行參賽者分流,從而增加名額。

同時,本人建議聯動更多旅遊和文化元素,尤其是比賽路線附近、已修復及活化的舊區,如氹仔益隆炮竹廠、路環荔枝碗,從中推動本地中小企業及團體開發具賽事特色或特色社區旅遊產品,並參與其中,打造成一場體育、文化及旅遊集合於一身的盛事,吸引更多不同類型的旅客來澳觀光,推動本澳體育盛事得以產業化發展。

另一方面,隨著大灣區逐步形成,參考香港早前舉辦的首屆港珠澳大橋半馬賽事吸引不少人參加,可見其十分受歡迎。《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2024-2028年)》亦正式提出,與大灣區城市聯合舉辦體育賽事等繽紛活動,帶動區域旅遊業發展;社會文化司亦曾透露,特區政府曾研究將港珠澳大橋作封閉式跑道,但當中需要三地政府溝通。期望政府能善用港珠澳大橋,積極打破壁壘,開拓新的馬拉松路線,增添賽事元素。

針對本澳「體育之城」發展,長遠而言,政府應透過現有的體育品牌如大賽車、馬拉松等,結合其他元素作進一步產業發展;並活用閒置土地,優化現有體育場地及設施,以馬場為例,本澳馬場佔地面積大,亦蘊含賽馬文化,若能在此發展馬術,再利用馬場內的土地空間增設單車、足球等體育賽事和活動,相信能逐步形成綜合運動體,成為本澳具標誌性的運動休閒目的地。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0853-282280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462523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