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撇除電子消費計劃,有何應對通脹措施?有何措施振興社區經濟?
2.失業群體與招商引資,應對失業問題,善用土地招商引資引海外產業丶開放投資移民引活水
3.優化貿促局招商引資工作
4.吸引海外旅客推廣工作、活化美化各區
政府早前宣布不會再派發電子消費券,不免令到許多市民感到十 分之失望,我亦難以理解政府是如何做出這個決定。我在立法會多次提出過,縱然特區政府統計出低通脹,但事實上,澳門普遍居民都面臨收入向下流動狀況,同一時間日常開支卻持續上漲,例如一般家庭經常面對的「食品及非酒精類」升幅高達5.5%,故此「物價通脹、百物騰貴」並非一個口號,而是切切實實市民每日都要面對的生活壓 力,相信亦都是市民轉移北上消費的其中一個原因,所以我想請問司長,政府否決了派發電子消費券之外,還有什麼方式去協助市民應對通 脹? 如何去振興社區經濟?
另一方面,在特區政府以及經濟財政司的帶領之下,旅客入境數字不斷攀升,澳門的經濟亦都逐步走出谷底迎來復甦,但眾所周知市 場復甦步伐並不一致,大部份處於民生區域,且未能受惠於旅客紅利的商戶,更要面對「物價上漲、消費流失」的雙重夾擊,奈何「做開街坊生意」的商戶亦未必能夠轉型為網紅店。據金管局本年度評估報告的顯示,私人消費支出於去年第四季已下跌10.5%,踏入2023 年首季更進一步下跌7.5%,數據充分反映現時經濟復甦狀態仍未理想, 社區經濟對比於龍頭博彩業的復甦,形成兩極的走向。
澳科大早前「澳門消費者信心指數2023年第3季」調查,整體顯示亦低於100分「信心不足」 的分數線,故此整體消費狀況並不樂觀,故此我想請問司長有何相關措施,去刺激本土消費? 請問司長有什麼對策,推出刺激留澳消費的措施?幫扶老區舊區的中小微企?
2.失業群體與招商引資、投資移民,應對失業問題:
澳門失業率回落到3.1%,對比疫情期間有所下降,勞工局在司長帶領下做了相當多工作,包括各種職業培訓,舉辦多場招聘和配對會去協助居民就業,但特區政府以至整個社會都不能夠就此掉以輕心, 因為除了要面對結構性失業以外,澳門亦逐漸出現「高學歷低就業 (The Educated Unemployed)」一個更為棘手的的現象。從失業人 口結構當中可以發現,最高失業比例是25-34歲青壯年,在失業人口學歷當中受高等教育的群體,是小學教育的5倍。 對於這種現象,並非政府所講「年青人暫時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我們從失業原因調查當中可以見到: 公司結業、臨時性工作完 結、不滿工作條件等等,直觀的原因就是經濟復甦步伐不一致、不平均,而令到市場職位大幅減少。在澳門多元經濟發展規劃總結報告當中,有一句提到「善用土地吸引外資產業進駐」。
據我所知,不少海內外大型產業其實對於進駐澳門都非常之有興趣,早在2021年行政長官亦都透露過很多大型企業希望進駐澳門, 奈何產業進駐最需要的就是土地,甚至需要作片區發展。但目前澳門只有供應的寫字樓,未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但與此同時特區政府卻擁有多幅未被規劃的閑置土地。正如回歸初期特區政府透過土地吸引海外博企進駐,從而為澳門創造數以萬計就業職位,開創了發展的奇蹟,今日澳門需要發展多元產業,政府若能夠善用閑置土地儲備,吸引更多海內外產業進駐,相信能夠真真正正發展多元產 業,尤其為澳門創造更多就業職位,方能夠真真正正解決年青人就業問題、應對結構性失業,以及上述所講的「高學歷低就業」問題。請問政府如何善用土地招商引資吸引海外產業?開放投資移民引活水?
3.貿促局招商引資工作
貿促局一直以來招商工作,本人是予以充分肯定,不論是海外招商配對,到一站式服務,都有利於海外優質企業進駐澳門,故此我想請問司長以及有關部門,未來將會如何優化一站式的招商服務? 例如更進一步簡化註冊以及優化行政審批程序,以提升審批效率,減低不必要行政成本?會否研究推出一些鼓勵措施? 例如因應企業招聘本地人的數目而實行個別化稅收政策?以減輕進駐企業初期的經營壓力,有什麼針對企業主-人才引進等措施?鼓勵更多進駐企業為澳門新增更多本地職位?
4.旅遊推廣工作、活化美化各區
作為世界旅遊休閒城市,澳門能夠吸引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旅客,但反觀在復常之後,亞洲及海外旅客處於萎縮狀態,故此請問司長以及有關部門,除了國內宣傳之外,有何計劃、有何方向持續宣傳吸引海外旅客?
澳門銳意推動活化舊區,如何完善各區軟硬件配套,跨司、跨部門合作美化社區環境,有什麼計划?如何為各區優化營商環境,注入更多文旅、打卡、飲食、創意文化、休閒元素?做到「區區有特色·月月到精彩」?針對關閘門戶、北區、下灣街、內港一帶環境老舊化,政府有什麼長遠規划?
追問
另外關於失業人士支援方面,數據顯示超過半數失業者需要四個月以上才能夠重新找到工作,部份更加需要一年以上, 故此現時只得三個月的申領期並不足夠,特區應該能否考慮加大對失業者的扶持力度,重新整合資源,延長失業津貼的申領 期由三個月到六個月,以及加大支援金額。
關於特區政府多元化經濟發展規劃方面,很多市民反映認為規劃上,以博彩旅遊業為引擎,從而帶動其他產業發展,對比過去單單提出新四大產業來講,做大做強做穩特色龍頭產業,才是上策,相當之務實。我過去再亦多次提出過,特區政府必須要鞏固經濟基本盤,穩定財政收入, 方能夠有力氣再去發展其他產業。
在旅遊發展方面,回望過去數據,由07年至17年十年間,入境旅客逗留澳門時間由1.6晚提升至2.1晚,但去到今年旅客平均逗留時間則回落至1.2晚,同樣兩日一夜,但逗留時間更為縮短,扣除休息、交通用膳、入境等時間,旅客觀光、消費時間其實所剩無幾,所以想請問有關部門有何方向、計劃去增加以及延長旅客逗留時間? 政府如何做好跨司、跨部門合作美化老區舊區環境,注入更多特色觀光元素,如何長遠規劃未來20 年30 年利好各區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