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頭條-環球新聞報 議員之聲 議員之聲|李靜儀議員運輸工務範疇施政辯論答問內容及司長回應

議員之聲|李靜儀議員運輸工務範疇施政辯論答問內容及司長回應

李靜儀:
總結今屆政府運輸工務範疇中,收回大面積閒置土地及興建公共房屋的工作值得肯定。除了興建規劃落實得較好外,有關規範及細節,希望政府會持續檢視及優化,五階梯房屋應該是「一級還一級」,大家服務不同的對象,有不同置業及住屋選擇,但突然間政府將夾屋暫停。政府原本說五階梯房屋服務不同人士,但長者公寓都推出了,可否說它能代替其他階梯?是不可以的,因為不同階梯是不同的事。經屋同夾屋不同,首先,它的資產、收入上限、對象規定都有不同,否則無需要有兩部法律,有些人是申請不到經屋的,為何他不是夾屋對象?第二,經屋一人不能申請兩房,家庭發展受到局限,長官表示可選擇夾屋,但轉頭暫停夾屋,又叫他們選擇經屋,究竟青年人要選擇甚麼房屋類型?他們又是否合符條件,政府要講清楚。經屋恆常性申請似乎政府已表示可以做,有沒有條件在你任內公佈有條件去做?法律修訂上,夾屋會在甚麼條件、時間下再開?如果夾屋短時間不能重開,我會要求政府完整檢視經屋。經屋目前政府表示有很多一人申請,就多建T1單位,但問題是今期經屋1500個交齊文件的申請人當中,大多是23歲至44歲的人士,這些適婚年齡的青年,叫他如何選擇經屋?他們只有一次機會去申請T1,這對結婚、有計劃生小朋友的家庭來說怎樣發展?政府交待不到這個政策,我相信作決定的人不是司長,但政府要講清楚這件事;另外,這些青年家庭有沒有條件在沒有夾屋的情況下,選擇經屋後因發展家庭去置換一次房屋?或者去選擇T2?目前經屋的數量增加,在戶型比例上本人建議仍應以興建二房或三房單位為主,並容許一人家庭都可以申請或置換兩房單位,這才是真正鼓勵大家在發展家庭時滿足得到,政府需要考慮。政府在9月降低了經屋申請的收入上限及資產上限,降至7.1萬,減少7%,原來有部份人打算申請經屋,但政府改變資格,就變成申請不到,要等夾屋但又暫停;政府未有交待經屋的合理定價,究竟要選擇私人市場還是經屋,我都不知道定價,如何選擇?目前市民不入紙申請經屋是由於變動太大,可以年頭推出夾屋法,轉頭就暫停不建,經屋及夾屋層面上都應充份回應這個問題。

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
8月份行政長官到立法會時,已表達了夾屋暫緩,要重開夾屋需要看大家意見,如果大家有共識、有需求,隨時可以「開波」,夾屋規劃沒有停止,如有需要可以加快去做,如立法會、社會有共識,可以加快,大家可以看到近期A區的房屋進度,證明可以做到;經屋恆常性申請方面,如果拍板不是我就不要問我,但我都可以答,如果恆常性,一定要改法律,因為社屋法都有相應更改,在不長時間內,我們有條件做經屋的恆常性申請,相信目前要等候的時間更短,如果大家有共識,可以研究是否有條件去做,我們的規劃當中,明年有5000至6000房屋在A區(落成),但今年的5400個都未消化完,如要推出恆常性申請,可以考慮修改經屋法有關恆常性申請的規定。9月份我們調整了經屋申請的上下限,是依法施政,因為今年開了5個經屋申請,我們要依法調整,不是得閒冇嘢做。

(追問)李靜儀:
對夾屋看不看到需求,政府經常講數據、調研,有沒有調研數據反映夾屋沒有需求?希望政府公開交待;經屋係永遠姓經、夾屋是私樓,兩者申請條件、收入、出售、對象全部不同,為何會出現一種邏輯就是「經屋建多了,就不需要建夾屋」?因為這根本是兩件事,不能互相取代。既然數量增多,經屋應要開放恆常性申請,同時應放寬申請條件,以前太多人申請,太小地,政府大量建議T1,很多家庭申請T1,無法發展,建議將來經屋放寬申請兩房單位尤其青年家庭,可以讓一人申請兩房,或者有一次置換機會;同時建議政府合理定價,讓大家知道今期入不入紙申請。

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
T1 及T2及問題上,經屋法規定不可以轉,如要做就涉及修改法律。價錢方面,要留意建設局的網頁,目前按法律規定是價錢(成本)加土地溢價金等因素。

李靜儀:
停車場加價問題上,昨日政府正式加青茂停車場泊車費用,其他相信陸續有來,司長能否預告將來會加甚麼費用?我們不認同在這個時機,經濟剛剛復甦一些的情況下,已經開始加價,有人反映中區私人停車場已加價,到底停車場加價有沒有助分流的目標?你不是說政府蝕錢,而是說要分流,那為何栢湖等停車場夜晚有幾百個車位空置?這不涉及分流問題,為何不去處理月票等其他層面的問題,加強日間流動率?夜晚大家都放低車輛,為何又要加價?希望政府慎重考慮暫緩加價方案,目前方案無助解決分流問題。

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
停車場問題上,澳門泊車是不是咁貴?你對比一下其他地方;夜晚收費方面,我們很多年前已定價為日間收費的一半,所以當一調整收費,夜晚的收費就是日間的一半,是一直沿用的方法。

李靜儀:
公交優先方面,私人用車成本增加,我們鼓勵使用公交,但現在搭巴士、的士難,是我們面對的問題。目前巴士9月份的日均乘客量超過60萬人次,回復疫前9成水平,甚至某些日子高於疫情前。目前出現遊客及居民迫不上巴士的情況,巴士服務不能完整補充,輕軌將來營運媽閣線,能否做到有效分流?目前,輕軌以及巴士,沒有任何轉乘優惠,媽閣站下月將啟用,60、61及65巴士線有沒有轉乘優惠?10幾元一程車,對澳門很多人不合理,結果市民就要繼續迫MT4,雖然遠但3元,所以有沒有轉乘優惠都是一個方向,希望輕軌及巴士能推動轉乘優惠;搭的士難方面,出現官也街40、50人排隊,但對面大型酒店40、50輛的士等客,將來能否透過的士發牌解決叫的士難的問題?未來輕軌營運方案如何?之後還有石排灣等線路,輕軌及巴士之間如何銜接?

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
轉乘優惠方面,巴士公司及輕軌有磋商過但「傾唔掂」,一間是私人公司,一間是政府專營公司,相信短期內沒有進展;的士數量問題上,會一路行一路睇,目前我們有1800輛的士,到期後會跌至1500至1600輛,目前已開標增加500輛,一般都會9個月至1年左右才落地;將來輕軌營運問題上,明年再答下一步如何去做,目前還要考慮。

李靜儀:
環保及固體廢物問題上,今年經濟復甦,固體廢物量及污水處理量將大幅增加,當局在推動環保設施、減廢及節約問題上,政府有何新的政策處理?

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
垃圾及污水量問題比2019年不是多很多,只是多少少,原因不是我們產生更多,而是因為有一部份垃圾由堆填區轉移到焚化爐,實際上污水及垃圾量同2019年都差不多。

(追問)李靜儀:
澳車北上、經屋、夾屋問題上,政府最近開始使用行政手段節約限制需求及條件,減少人申請後就說沒有需求,澳車北上限制人三次申請,會有多少人申請?停車場加價問題上都一樣,不是說貴不貴,而是要說明如何能分流一些人到少人使用的停車場上。

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
澳車北上的人士主要用於行街、玩樂,最大問題不是一個月去三次,是因為去完一次再能預約,導致申請數量減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0853-282280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462523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