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頭條-環球新聞報 議員之聲 議員之聲|林倫偉就如何推動科普教育及優化科學館工作提出口頭質詢

議員之聲|林倫偉就如何推動科普教育及優化科學館工作提出口頭質詢

早前,行政長官賀一誠列席科技委員會會議,他致辭表示:「今年是澳門特區經濟發展關鍵一年,特區政府正在加快謀劃推進“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高新科技正是其中的關鍵一環。政府正積極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優化創新發展環境,引入科技創新人才,不遺餘力將科創事業推向新高度。」

可以看出,政府重視科技的發展,未來將從不同層面配合產業發展。但除了引入科技創新人才外,培訓本地人才,特別是對本地學生的培訓更為重要。為此,當局近年致力推動從中小學開始科普教育,推動中學生熱愛科學,令日後大學選科有興趣及有能力讀理工科。透過舉辦及支持學生、青年參與學界比賽和各類科普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及青年的創新思維,提升科學素質,亦組織學生及青年參與國家科普教育活動、參觀設於澳門高等院校內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加深其對國家發展及科普的認識及興趣。

而近年科技發展迅速,AI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對學生的未來的就業和工作有很大影響,而政府推進“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對本澳產業和就業崗位將出現極大的變化。當局要調整教育政策及措施,助本澳學生能適應未來的經濟發展,才能有更長遠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另一方面,澳門科學館以推動本澳青少年科普教育、推動高新科技及科學傳播等為宗旨。近年更先後獲中國科協列入「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及「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當局曾表示將進一步發揮科學館的硬件資源優勢,把科學館逐步發展成為以中、小學生為主要對象的科技教育基地,更全面地支援為學校開展科技教育的普及計劃,支持建設相關教育師資隊伍,發揮科學館作為科普搖籃的功能。

然而,科學館不少設施有待優化和更新,因而導致參觀者特別青年學生難以明白館內所展內容,嚴重影響成效。事實上科學館一直都受到市民和旅客的喜愛,節假日入場人數眾多,說明大家對科普教育和展覽有需求。當局應加大對科學館的軟硬件投入,參考賽車博物館的成功經驗,引入更多科技元素和互動方式,讓科學館有全新的面貌,發揮更大的成效。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針對“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同時會引入科技創新人才。就此,當局如何調整教育政策及措施,使教育能配合特區政府的發展方向做好人才培養工作?同時,如何做好學生生涯規劃工作,引導學校協助學生因應個人的興趣和能力升讀相關學科,把握特區 “1+4” 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發展機遇,為投身相關行業、拓展個人職涯發展做好準備?

二、當局曾回覆議員書面質詢時指出,澳門科學館將有序建設更多科普教學資源,以及與學校建立館校合作的機制,進一步推廣科普教育。特區政府作為科學館的大股東,如何推動科學館制訂具體的計劃和方案,更好發揮作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助力非高等教育開展科普教育工作?

三、當局曾表示會逐步把學界科普賽的選拔比賽/活動移至澳門科學館舉行,讓其成為集訓及比賽主場館。請問現時成效如何?而科學館在場地設計和功能有不少限制,請問當局有何支援措施及配套計劃,協助開展及推廣各類學界科普比賽,為澳門培養科普人才?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0853-282280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462523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