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九屆亞洲運動會已圓滿結束,中國澳門體育代表團取得歷屆最好成績,政府、體育界、運動員努力成果備受肯定,本人對此表示祝賀!隨著本澳將與廣東省、香港共同承辦2025年全運會,期望政府藉此契機持續完善競技體育的人才培養體系,優化運動員生涯發展,加強教練隊伍建設,並透過善用空間尤其是閒置土地、市政和公屋建設以及都市更新的契機,逐步完善運動設施;同時,大眾體育作為競技體育發展的基礎,建議在興建、改建體育場館時平衡不同群體的需求,讓「體育」得以更好地融入大眾生活。
「2022澳門體育場地調查」結果顯示,因運動員培訓及集訓中心和望廈體育中心落成,以及私人屋苑會所設施有所增加,2022年本澳的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為1.53平方米,相較2017年上升14.2%,但對比2022年國家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62平方米仍存一定距離。本人理解澳門特區土地資源較緊絀,但經翻查資料,氹仔所成功收回的國有土地較有條件打造成運動空間。政府目前正開展各區詳細規劃的編製工作,建議土地規劃部門能夠根據「2022澳門體育場地調查」的結果積極作出考量,善用土地資源,以更好地為未來規劃合適的體育設施,亦相信隨著日後輕軌交通網絡逐步完善,有關設施的用戶覆蓋範圍能進一步擴大。
另一方面,根據《2021人口普查》,澳門人口密度最高的分區包括有林茂塘及新橋區,惟附近一帶並無國有土地具條件建設體育設施,因此,當政府決定將狗場改建為大型市民運動公園,引起社會熱切期盼。隨著7月公佈有關前期概念方案,可見落成後能為市民提供更多元化的運動和遊玩選擇,但早前蓮峰泳池調整開放模式,有關事件亦凸顯不同群體的體育需求,建議有關部門設計及興建運動設施時,充分考慮長者、傷殘人士、兒童等不同用戶群體的需求,善用市民運動公園改建這一契機,讓更多居民受惠。
最後,社會力量是推動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政府除了要加大對體育的資源投入力度外,也要推動和鼓勵大企、博企、公共事業單位等通過各種形式,協助和支持學校、持份者參與和開展不同類型的體育項目和人才培養工作,並致力完善運動員生涯規劃,建立以政府主導、市場參與、社會支持的經費投入機制,營造體育工作良好氛圍,促進本澳體育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