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是本澳發展中醫藥產業的重要載體,並重點圍繞「醫」、「康」、「研」、「製」、「服」五位一體產業佈局,至今引進逾200家企業,亦透過「以醫帶藥」模式開拓海外市場。隨著《公共資本企業法律制度》將要求公共資本企業須編製年度營運計劃及中長期發展規劃,接下來,本人尤其關注產業園的營運情況及產生的經濟效益,何時能做到自負盈虧。
粵澳雙方以「共同規劃、共同投資、共同經營、共享收益」為原則,推動中醫藥產業園的發展。早於2019年初,時任中醫藥產業園董事長預料,產業區可在十五年至二十年間可達收支平衡;但按《澳門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管理》衡工量值式審計報告顯示,2019年澳門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已注入65億人民幣開發園區,整體投資估算總額亦似未「封頂」,再加上澳投公司後被審計署揭示其管理及決策存問題,令社會對產業園發展及是否回本存在疑問。隨著現時園區產業群已初見雛形,期望特區政府能適時交待有關園區的具體規劃,以及按照目前發展進度,預計需要多長時間做到自負盈虧。
另外,此前澳門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回覆本人書面質詢時提到,產業園中的原「瑞蓮莊」度假主題酒店變更為「悅椿酒店」。經翻查資料,悅椿酒店品牌隸屬於新加坡悅榕集團,可見該酒店或已租予入園企業經營,並非此前決定的自行經營,惟事前完全無釋出任何資料,僅瞭解到政府決定將該酒店按市場化方向經營,目前社會對酒店整體運作、合作模式所知甚少。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產業園從正式啟動至今,很多資訊僅提供大方向,缺乏清晰的數據及資料佐證,令社會難以瞭解園區發展現況。請問目前產業園營運情況如何?從產業發展及經濟效益上有何中長期目標?預計何時能達到收支平衡,自負盈虧?
二、8月正式對外營業的「悅椿酒店」對外資訊較少,請問澳投公司與有關企業的合作模式、運營模式、年期、金額、內部回報率等具體情況如何?
三、與此同時,按原設定,該酒店除了能提供醫療養生服務外,亦為澳門青年中醫生增加一個專業培訓和實習基地的選擇,隨著現時已交由第三方企業經營,請問目前特區政府是否有與該酒店達成共識,日後可提供機會予澳門青年接受培訓及實習?
澳門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就質詢回覆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