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將每年的九月十日訂為“教師節”,以體現教師對教育工作的貢獻,以及向社會弘揚教師的崇高師德。民眾建澳聯盟理事長、議員李良汪指出,隨着科技不斷發展及進步,社會對教師的教學要求亦持續提高,但在教師不斷吸收新知識、新技術,轉變教學模式,將自身所學及技能授予年青一代的同時,當局更應為其提供合理保障,讓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得到相應支援,以達到教學相長、有效提升教育質素,共同推動社會未來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李良汪表示,過去曾接獲不少教師反映,每天在校內平均工作時數超過十小時,而離開學校後,仍需繼續從事教學相關工作二至三小時,有部份甚至需要五小時,整體休息時間不足。他認為,因應社會發展,學校必須在教學質量方面跟上時代步伐,與時並進,但更重要的是,在提升學育水平的過程中,更應支援教師的實際訴求。
他稱,當局曾指出,為助力學校提升整體運作水平和競爭力,會積極支持學校提升辦學水平,開展學校綜合評鑑、發展各類教育資源、開發“智慧校園”平台,同時,在二O二三╱二O二四學年,將增加一所國際學校,實施中、葡、英三語教育,未來會適度開設更多具備國際課程元素,及以英語為主要授課語言的學校。他稱,要有效推動相關工作,教師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故此,他建議當局應重著支援教師在繁重的課堂教學及課餘任務當中,如何能真正“減磅”,以專注在教學當中,提升自身教學水平及質量,應對未來發展的轉變及挑戰。
另一方面,李良汪指出,教師不僅是一份職業,更承載着教育與傳承的使命,不少教師更是付出半生教書育人,因此,更應對其退休生活提供足夠的保障,以體現對教師終身奉獻教育事業的尊敬與尊重。他提到,現行《非高等教育私立學校教學人員制度框架》中,雖已為私校教師設立強制性的公積金制度,一定程度上為教師退休作出基本保障,但由於當中並沒有明確設定供款比例,而本澳大部份學校的薪資計算是由底薪結合其他各項津貼組成,在公積金供款比例只以底薪部份計算的情況下,令部份教師的實際供款金額處於低水平比例,難以實現保障退休生活質素的成效。
他補充,當時在討論相關法案時曾提出由教師、學校、政府三方供款的方案,雖然最後取消了政府供款部分,但當局亦曾表示日後將再作完善。李良汪指,現時法律實施已超過十一年,相信當局已有足夠條件對情況進行評估,建議盡快開展全面研究,並廣納更多前線教師的訴求與建議,持續推動各私校改善供款情況,及重新研究增加政府供款的可行性,為終生貢獻教學事業的教師團隊提供穩定的退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