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政府預計最快自8月起,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經過處理的核廢水排放入海。儘管日本及國際原子能機構多次聲稱此舉符合國際安全標準,惟當地媒體日前相繼揭露附近漁獲的放射性元素含量嚴重超標。需要指出的是,這些放射性元素容易以生物鏈傳遞方式在人類體內累積,繼而容易誘發基因突變、細胞病及血癌等,嚴重影響健康,故本澳應在食物安全方面把好關,盡量避免受污染產品流入澳門。
面對如此嚴重的生態危機,早前市政署曾表示,一旦日本排放核污水入海,本澳不排除擴大暫緩日本九個最高風險縣區的水產及其製品、家畜肉類及其製品、蔬菜和水果等進口申請。然而是次核廢水排放對人類和環境的放射性影響是不可預估,但不排除有心人士將涉事縣區產品循非正規途徑運入澳門,故期望當局多方面加強進口日本食品的監管工作,嚴防受污染食品入澳。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自2011年日本福島縣發生核事故後,市政署積極採取多項措施,多層次保障澳門食品安全,值得肯定。然而一旦有日本高風險縣區的鮮活食品經非法渠道流入澳門,其造成的影響不可估量,有關情況有賴各部門通力合作,請問相關部門有何措施來杜絕上述情況發生?
二、早前內地有百貨公司被揭出售日本核輻射區食品,然而日本除了向澳門出口鮮活食品之外,亦出口不少副產品如果汁等。2021年市政署回覆本人書面質詢時提到,會對日本進口的預包裝即食食品及預包裝嬰幼兒補充食品的輻射水平進行專項食品調查,請問至今有無出現異常情況?另外,對一些非由日本直接進口,而是透過加工再經第三國家或地區進口的食品會如何作出檢測,以全方位防止輻射食品流入本澳,保障本澳的食物安全?
三、日本抵澳產品檢驗檢疫是一項持續性工作,惟有商戶反映會被相關部門扣減幾公斤食物作檢驗,然而普遍商戶因考慮到需求量、新鮮度等,每次進貨量不多,變相抽檢份量佔總體比例較高,間接令成本上漲,對此,請問在確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會否有措施減少商戶影響?另外,請問有關部門可否介紹有關輻射檢測的工作流程?
市政署就質詢回覆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