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作為澳門富創造力及敢闖敢試的一群,特區政府一直支持青年發展,創新創業是當中主要方向之一,在過去亦開展了大量工作,包括推出《青年創業援助計劃》等經濟支援措施,以及各種交流培訓活動,為青年擴闊眼界和打造人際網絡平台,並取得不錯的成效。然而,據創業青年群體的意見反映,認為在大灣區城市群同樣大力推動青年創業的背景下,政府應進一步擴大及優化資源分配的政策,尤其在支持企業在大灣區發展方面推出更多援助措施,為青年在本澳乃至大灣區內其他城市創業營造有利環境。
參考香港政府經驗,為企業制定了數十種不同類型的初創資源,並涵蓋了企業向外拓展市場的支援措施,例如於2021年推出的BUD專項基金,以政府與企業最高1:1的資助比例,提供最多七百萬港元的資助上限,支持企業在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和拓展內銷市場的項目開支,以開拓及發展內地市場業務。相比港府多元化的支援措施,本澳在有關政策方面則略顯單一,且計劃缺乏明確目的,以《中小企業援助計劃》為例,項目同時服務企業購置設備、翻新擴充、取得技術或知識產權和宣傳推廣等等,難以評估計劃的成效,全額免息貸款模式的支援力度亦相對較弱。
另外,當局在去年5月曾表示,正檢討《青年創業援助計劃》的成效和內容,並研究在增加資金跨境流動的可操作性和加強有效監控的前提下,將支援措施延伸至大灣區尤其是深合區的可行性,相關檢討進度和措施優化同樣受到創業青年關注。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1.就目前政府推動青年創業,特別是大灣區發展的施政方針方面,請問當局目前會否考慮參考如香港等其他地區的經驗,尤其在助力企業的業務推廣及升級轉型方面,制訂更多元、更有助力的青年創業支援措施,協助本地中小企業及初創企業拓展更大的市場和平台?
2.針對去年當局提出正檢討《青年創業援助計劃》,請問相關進度為何?當局又將有何優化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