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澳受疫情影響出現財政赤字,近年各政府部門在編制財政預算時都需要遵循縮減或不增加預算開支的要求。月前,行政長官再次指示部門在編製二○二四年度預算時不應超過今年金額,意味著明年度財政預算繼續“封頂"。儘管理解政府出於審慎理財的考量,但持續多年緊縮開支,難免對民生福利、公共部門工作和社會服務等帶來影響,公務人員亦要多年凍薪,有關情況值得關注。當局在編制預算時須重視確保民生福利和社會服務方面的資源,並加強社會溝通,適度支援居民應對經濟和生活壓力。
首先,當局須主動了解與民生有關的服務狀況,確保資源配置的合理性。儘管政府曾承諾對居民福利等不會縮減資源。但不少意見反映,部分民生服務項目確實有收緊資源,當通脹持續物價變貴導致營運成本增加,而預算不增之下,實質等同“減資源",影響服務。政府須因應社會需要,檢視社會福利、民生服務、弱勢支援、醫療或教育等方面是否有適當的資源投放,並主動向相關提供服務的公私營實體了解近年運作情況,包括人力資源和運作開支成本等,在制訂預算時合理規劃資源,確保服務到位。
其次,當局須積極協助居民應對經濟和生活壓力。本澳面對通脹及加息壓力,同時不少僱員收入減少,購買力下降,當局應有措施適度支援居民應對經濟和生活壓力。儘管近年現金分享等部分惠民措施得以延續,但部分支援項目受到財政赤字影響,例如政府近年已停止央積金注資,養老金等社會保障項目自二○二○年一月之後未作調升等,令部分長者的收入直接受影響,生活壓力加大。本人促請政府在編制預算時,應針對重要的民生項目預留資源,例如根據社保恆常調整機制,檢視長者基本養老保障水平,必要時進行調整,以確保養老金水平或長者支援等符合長者生活基本所需。
再者,當局應注重開源與節流並進,充實民生資源儲備。應對財政壓力,政府除了節約資源,亦要完善管理機制,達致保值增值效果,如加強監管財政儲備和基金項目的投資效益,透過加強對公共投資的投資範圍、決策分析、監管機制和風險防控等方面的工作,增大財政收入和實現公共資產保本增值等,確保公共資源得到有效管理。從根本上作出應對則需要有開源的舉措,包括帶領社會全力發展經濟,以確保民生持續改善有足夠的資源儲備支撐。
最後,面對社會發展遇到的困難和挑戰,公務員團隊的工作量和壓力增加,更因為實施員額數量限制而無法增加人手,並基於預算“封頂"而多年凍薪;本人促請當局應合理安排公務人員的預算開支,聆聽公務團隊意見,以確保部門運作、公共服務質量和人員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