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遵照行政長官指示,經徵詢社會文化範疇及郵電局的意見,本局對立法會2025年3月6日第212/E186/VII/GPAL/2025號公函轉來顏奕恆議員於2025年2月28日提出,行政長官辦公室於2025年3月7日收到的書面質詢,回覆如下:特區政府積極協助本澳青年了解新興產業的發展趨勢。其中,本局持續舉辦涵蓋四大產業的“職問職講”行業講座,並邀請包括合作區知名企業的代表擔任主講嘉賓,讓青年更好地認識相關產業的發展和人資需求。
同時,因應近年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蓬勃,本局與澳門科學館於2024年合作推出“科技講堂”系列講座,讓青年人及早了解和接觸高新科技產業,並透過“青年政策”跨部門跟進小組合作機制,聯同教育及青年發展局組織青年學生參加人工智能算法領域的行業講座。
今年第一季,本局已舉辦兩場行業講座,分別邀請策劃藝術展覽和無人機技術應用領域內的業界代表,為高中學生分享相關行業最新發展趨勢,逾450名學生參與。本局還與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合辦“認證科技企業專場配對會”,為有意投身相關行業的求職者提供即場就業對接。
本局亦與合作區相關機構及內地名優企業合作,推出多項涉及不同產業的赴內地見習/實習計劃,協助本澳青年了解相關產業發展並獲得實崗職務體驗。當中的產業涵蓋電商、電子競技、現代金融、高新 科 技 、 文 旅 會 展 及 大健 康 等 。 截 至 2024 年 底 , 累 計 推 出 計 劃 18個,提供多元的見習/實習崗位589個,共354名本澳青年參加計劃。
此外,為配合新興產業的發展需要,本局積極拓展不同種類及級別的職業培訓課程及考證項目。培訓課程涵蓋綜合旅遊、高新科技、文旅會展商貿及現代金融等領域。而為增加課程的認受性,並更好回應業界對人力資源的需求,部分培訓課程更會與業界及相關企業合辦。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則透過非高等教育課程、學生生涯規劃及升學、大專助學金資助計劃、高等教育課程、實習實踐等層層配套,形成協作鏈條,為配合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建立堅實人才培養體系。
非高等教育方面,新修訂的《本地學制正規教育課程框架》及“基本學力要求”,加強學生的編程、人工智能及綜合應用技能教育。面對近年人工智能、IT技術及網絡安全等高新技術領域人才需求日增,教育及青年發展局作出了多方面工作,當中包括“青年科技村”科創人才培養計劃,讓學生親身體驗尖端科技。該局還鼓勵已開設職業技術教育課程的學校與企業簽訂“校企合作意向書”,讓企業參與課程建設並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
至於教育基金“大專助學金資助計劃”則設有指定學科助學金,有針對性支持學生升讀與重點產業發展相關的學科。
特區政府亦一直支持及鼓勵本澳高等院校因應社會發展趨勢和產業發展需要,完善學科佈局。近年本澳高等院校開辦了多個與高新技術、中醫藥大健康、現代金融等學科範疇相關的課程,未來計劃增設腦與認知科學、智慧康養、臨床醫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信息工程等研究生課程,以加強重點產業人才的培養。
此外,教育及青年發展局持續推行“澳門大專學生內地實習計劃”、“青年善用餘暇計劃”等項目,為青年提供在澳門、合作區、大灣區城市的實習機會。未來,將會增加赴大灣區實習崗位數量。
而人才發展委員會與澳門基金會持續合辦“人才培養考證激勵計劃”,以鼓勵居民報讀與重點產業、職業技能培訓相關的課程及考取證照,提升其個人競爭力。
另一方面,特區政府已推出兩期人才引進計劃。在每一期計劃推出前,人才發展委員會下設的專責小組均會結合四大重點產業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編製能適用於大健康、高新技術、現代金融,文化體育及其他產業相關人才引進計劃的人力資源緊缺專業職務清單。
人才發展委員會正有序地進行第三期人才引進計劃的制定工作,專責小組配合新一期人才引進計劃,結合社會發展需要持續向業界蒐集意見及分析,對相關職務清單作出檢視及調整,以反映澳門人力需求的實際情況。每一期職務清單均會發佈在該委員會的官方網站上,助力申請人以至本澳的學生、青年及各行業人士做好生涯規劃。
未來,特區政府會因應本澳經濟適度多元和社會發展需要,持續優化非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及職業培訓各項課程,並推出和完善各類就業支援措施,助力青年拓展就業空間,並為產業發展培養各類專業技能人才,提升本地居民就業競爭力,邁向更多元的職業發展。
勞工事務局局長
陳元童
202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