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立法會透過2023年4月3日第339/E261/VII/GPAL/2023號公函轉來,顏奕恆議員於2023年3月24日提出,行政長官辦公室於2023年4月4日收到之書面質 詢,經徵詢司法警察局、治安警察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金融管理局之意 見,本辦公室現回覆如下:
就質詢第一點內容,本澳警方一直透過區域警務協作機制,與內地公安部 門合作防治包括“假冒公檢法”在內的電信詐騙犯罪,並與教育及青年發展局 以及本澳高校透過恆常溝通機制展開防詐宣傳。因應近期本澳高校內地學生群 體受騙情況增加,司法警察局自今年2月下旬至3月展開第一輪高校防騙重點宣 傳,包括動員學生參與拍攝防罪宣傳短片;透過學校的網絡平台、告示欄發放 防騙資訊;入校舉辦大型講座、小型分享會,以及走進宿舍、餐廳、課堂直接 與學生交流防騙資訊,並呼籲學生帶動同儕留意警方訊息,參與的學生約2,000 人次。
司法警察局緊接第一輪防騙重點宣傳,4月隨即展開第二輪高校重點防騙宣 傳,於4月25日聯同教育及青年發展局與本澳高等院校舉行跨部門會議,在原有 合作基礎上組成“高校學生防詐騙宣教工作專責小組”,加強學生防騙宣教工作,具體措施包括高校成立校內專責小組,協調學生防騙宣教工作;透過電郵、校園網頁彈窗、校園防騙專欄等發佈防騙資訊;在特定課堂上讓學生觀看 防騙宣傳資訊;由司法警察局設立高校學生防詐騙熱線解答學生相關疑問。另 外,司法警察局亦正聯同各高校進行“高等院校學生被騙風險問卷評估”的調 查,以不斷優化校園防騙工作。
此外,治安警察局將於今年5月在其轄下居留及逗留事務廳的接待大廳向現 場辦理逗留許可的本澳高校的內地學生及其他人士派發防騙宣傳單張,以及於 接待大廳的電視屏幕及自助服務機上播放相關宣傳短片,藉此提高本澳高校的 內地學生及其他人士對詐騙的警惕性。
就質詢第二點內容,本澳各高校在錄取階段已向學生提供防騙資訊,並在 開學後聯同學生社團舉辦介紹會、迎新活動,以及與警方合作舉辦講座等,持 續向學生宣傳防騙訊息。此外,在非高等教育階段,本澳各學校已按要求將 “品德與公民”、“常識”、“資訊科技”等科目訂定為必修科目,以培養學 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教育及青年發展局亦出版《品德與公民》、 《常識》等教材,以及建立“品德與公民教學資源庫”等,支援學校、教師開 展相關的教學活動。
就質詢第三點內容,為提升公眾的防騙意識,警方透過“線上線下相結 合”的模式持續進行防騙宣傳工作。例如,線上方面,司法警察局透過微信、 微博、Instagram官方帳號等新媒體平台發佈防詐主題的訊息及影片,於2022年1 月至2023年3月共發佈671條,總瀏覽量逾119萬人次;同期亦攝製了共28條防騙 宣傳片,透過案情介紹、手法重演等方式提醒大眾警惕最新騙局,並推出共37 條手語版警情通告視頻,讓有需要的人士及時獲得防騙資訊。此外,治安警察 局亦持續透過網絡社交平台與大廈內的媒體平台,以及於電台、電視台等媒體 推出講解詐騙手法及防範技巧的防騙資訊。
線下方面,司法警察局持續與博彩業、銀行業合作舉辦防罪工作坊;走進 社區舉辦防騙講座,於今年首季共舉辦32場,參與人員逾1,800人次;於今年3 月首次舉行“全民防騙推廣週”活動,當中設有模擬騙案和匯款提示的互動體 驗環節,參與人員約9,000人次。
此外,治安警察局持續透過“社區警務聯絡機制”及“警․校聯絡機 制”,派員到社區、中小學進行包括防騙在內的防罪宣傳活動,於2023年首季 共舉辦6場防騙專題講座及5場校園青少年防罪講座,參與人員分別約558人次及 1,265人次。
另外,金融管理局於2019 年將《銀行賬戶緊急保全措施》的適用範圍由電 話騙案擴展至網絡和電郵詐騙案件,以預防及打擊騙徒利用網銀及移動支付工 具接收詐騙款項。現時,本澳銀行業界已按要求在匯款版面及自助櫃員機播放防騙提示信息,並在用以驗證銀行卡交易和移動支付交易的一次性密碼 (“OTP”)短訊內容中加入有助市民辨識交易的相關資料,以提高市民的警 覺性,降低受欺詐的風險。
保安司司長辦公室主任張玉英
2023.0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