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互聯網、大數據、AR技術、人工智能、物聯網等一波又一波的技術浪潮沖刷著整個社會的形態,尤其近期chatgpt、ai繪圖的橫空出世,展示出人工智能的強大之處,內地早已製訂了人工智能的發展規劃,眾多企業機構亦紛紛抓住人工智能的熱點,紛紛推出AI模型,央視更是出現數字虛擬主播的新事物。雖然目前人工智能在個資隱私、知識版權等存在爭議,但是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未來必會深遠改變人類社會方方面面,現時的很多工作種類將會受到人工智能威脅,對未來人才培育、青少年生涯規劃發展帶來嚴峻挑戰。
另外,對於本澳青少年來講,如何把握時代發展趨勢、國家發展動向、澳門發展方向,開闊視野,樹立遠大的志向,尋找適宜自己符合時代趨勢的職業道路,成就自我、實現人生價值尤為重要。對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1.伴隨人工智能飛躍式發展,請問當局未來如何將教育深入融合人工智能,促進學生學習和掌握人工智能、大數據相關的知識?其實當局較早前回覆議員相關質詢 ,提及“教青局積極探索學校開展人工智能教育及相關教學應用的可行方案”,請問會否提前開設人工智能知識、實踐的科普課程,令學生可以提前接觸人工智能,了解該技術背後運行模式、發展爭議等等?而且未來人工智能可能取代大量重複性較高的工作,如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獨立思考、審辯性思維,提升學生的數字素養,以便更好地適應時代的高速發展?
2.當下已進入後疫情時代,各地通關防疫政策已鬆綁,請問當局何時會重啟千人計劃、遊學、拜訪、扶貧、調研學習等交流活動,給予廣大學子更多機會探索、了解國家的發展情況,為學生及青年提供更多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未來會否開拓本澳中學生與海外中學的短期交流活動,從初高中開始擴寬學生的國際視野?
3.有民間調查反映 ,不少高中生有理想,但覺得難以實現,請問當局未來如何優化非高等教育階段的生涯規劃教育,為中小學生夢想的實現創設條件,開拓更多豐富多元的生涯規劃活動,尤其高中生升學前的銜接交流,未來會否增加更多與國內、國際的生涯規劃交流活動,令中學生懷抱理想,勇於實踐,實現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