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的疫情對各行各業衝擊巨大,其中藝文界可謂首當其衝。一方面疫情期間市場對藝文的消費減少,另一方面由於演出場地被要求關閉或需要遵守防疫規定,導致不少藝文活動被迫取消或需延期。而大部分從事文化藝術的人士都是自由工作者,沒有固定的底薪,疫情下收入受到很大影響;不少藝文工作者為求生計,離開了行業。培養藝文人才原本已經不容易,人才的流失更加窒礙了本地藝文的發展。
當然期間政府亦推出一些援助措施,為藝文工作者提供了一些工作機會,減輕疫情對他們的影響。但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長遠而言,應支持業界有所出路,尤其隨著本澳經濟逐漸復甦,應把握國家為本澳提供的機遇,以及借著博企即將開展的非博彩項目,為本地藝文界創造新的契機。
一方面,政府早前表示,澳門將與國家文化旅遊部簽署建立「一基地」的協議,協調及落實「一基地」建設的各項工作,包括拓展內地與澳門文化交流合作,加強文化人才的培養、區域的合作、政策調研及協調「一基地」建設事項。另一方面,六間公司在投標文件中承諾計劃投資近千二億澳門元,當中超過九成資金用於開拓外國客源市場及發展非博彩項目。而博企亦承諾會建設一些演藝娛樂的設施場地。希望當局能借著這些機遇,在做好“旅遊+文化”發展的同時,支持和協助本地藝文有更好的出路。
為推動和支持本地藝文的發展,現提出以下口頭質詢:
一、澳門將與國家文化旅遊部簽署建立「一基地」的協議,請問當局在文化交流合作,加強文化人才培養、區域的合作等方面有何具體的工作內容,如何通過與內地的合作,協助本地藝文界拓展發展空間?
二、六間承批公司將按計劃落實各項非博彩項目,其中包括娛樂表演和文化藝術等範疇。而根據規定,博企需要在三月底向政府呈交非博彩元素發展計劃內容。請問在藝術和文化方面的計劃有何具體內容?如何透過這些計劃為本地藝文創設參與的平台和機會,並利用這些項目,致力培養本地藝文人才,以支持本地藝文的發展?
三、藝文產業往往興於百業之後,本澳經濟雖然逐漸回暖,但相信藝文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復甦。本澳藝文產業發展之路十分崎嶇,受到本地市場細,場地、設施和配套等不足的局限。特區政府在支持藝文發展方面有何具體政策和振興方案?而特區政府表示未來將舉辦不同類型的節慶和藝文活動,當局有何舉措為本地文化藝術工作者帶來更多參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