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來,一款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程式風靡網絡,因其具有輔助工作和學習的諸多功能和優勢,例如可被用於生成文章、自動翻譯、理解以及回答問題等任務,受到不少群體歡迎,但與此同時因擔心其對學校教育和學生學習構成較大影響,以致於在一些國家、地區的使用被實施了一些限制。有關程序推出後在本澳引發不少討論,針對其使用的範圍和方式都受到關注。希望當局能夠了解有關情況,並評估該技術對居民和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
一些學校和機構認為該應用程式可能衍生學術欺詐和剽竊問題,以及因存在一些技術缺陷以致容易生成錯誤訊息,會對於一些人士尤其青少年帶來一定影響。早前,美國紐約市的公立學校組織宣布將禁止校園網路與裝置使用該應用程式,擔憂會對學生學習有一定的影響。紐約教育單位亦曾提到,由於這類工具取得解答的過程過於速成的特性,也會很難培養出透過教育希望養成的批判性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美國的一家研究機構則指出,目前這個工具對英語以外的語言僅提供有限支持,並且無法識別垃圾郵件、欺騙或惡意軟件等。
為減少有關程式對本澳尤其對青少年群體帶來的影響,現提出如下質詢:
一、面對該程式存在的一些影響,一些國家和地區陸續實施了不同的應對措施,包括進行認知講解、用戶管制、政府監管等,以減少對某些群體或領域的發展造成影響。近日,香港有大專院校亦就師生使用該程式提供指引。我們應肯定應用人工智能對社會有正面的影響,但同時應對其使用作出一定的規範。對此,教育部門會否向學校發出指引?如何令學生正確認識及引導他們正確使用人工智能作為學習的輔助工具?
二、應對人工智能帶來的挑戰,長遠之計還在於協助居民學習如何正確的使用不斷冒出的網絡新工具。政府如何協助市民應用新的技術和科技,提升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效能?會否考慮針對一些影響廣泛的新興網絡工具制定一些使用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