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鼓勵及推動電子化服務不僅能夠減少對紙張的使用,落實“源頭減廢”、“保護地球”的工作,同時能夠達致便民、提高行政效率和減少機關文書用量等好處。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電子政務,透過一戶通,為居民提供多項便民的電子服務,推動了社會減少使用紙張,值得肯定。然而,隨著全球環保理念的普及和推動實現國家“雙碳”目標,政府推動減少使用紙張尤其在公共行政、公共服務中的情況,仍有不少改善的空間,希望當局持續檢視和作出完善。
例如,現時居民在政府部門申請手續時仍需提交身份證副本,而由於今年政府擬引入電子身份,因此從技術上這個環節可透過電子化的方式進行節省;又如,公立醫療服務有大量紙質文件提供予病患者,當中不少可以實行電子化;而政府部門之間的文書往來,向社會提供的諮詢文本,多個政府部門對一些居民的申請、申報,發出的通知書或單據等使用了不少紙張,亦可透過電子化進行節省。目前「一戶通」已超過八成居民登記,理解仍有些居民、企業或團體單位等,尤其是長者和對電子操作不熟悉的人士對使用紙質文件仍有一定的需要,但應有條件讓無需使用紙張的人士或單位盡量使用電子化服務。
為推動電子化服務和支持環保,現提出如下質詢:
一、近年政府透過大力發展電子政務,使得不少領域和方面以電子文件取代了紙質文件,為源頭減廢發揮了顯著作用。但由於現時部門在一些申請、申報、通知、單據、文書以及一些公共服務等方面仍使用紙張,並未為一些無需紙張而希望以電子化方式取代的人士或單位提供選擇。對此,當局有何改善的措施和計劃,以減少紙張的使用,逐漸實現無紙化?
二、推動環保,減少紙張使用,政府除了要努力做好相關工作外,因應近年不少公共或私人服務已推行電子化,如果能夠推動社會大眾共同參與,相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宣傳推動及鼓勵的工作亦十分重要,當局在這方面有何具體的工作和計劃?
三、要順利推進紙質文件電子化,除了部門的推動、個人的採用和意識外,同時可能涉及一些法律的限制,例如一些法律法規要求在遞交文件或發出通知等方面必須以紙張方式,局限了電子化的推行。對此,當局會否全面檢視現行的法律制度,並加以完善,以更好地推進電子政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