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頭條-環球新聞報 議員之聲 議員之聲|李靜儀就如何改善下環至內港區的社區環境提出書面質詢

議員之聲|李靜儀就如何改善下環至內港區的社區環境提出書面質詢

根據《澳門特別行政區城市總體規劃(2020-2040)》,政府明確提出於北區-2(即台山區、黑沙環和祐漢區)和中區-1(即高士德、雅廉訪、新橋及荷蘭園區)透過配合都市更新,以優化居住環境、增加泊車位和公共設施供應等。社會關注當局如何開展和逐步落實有關工作,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提升居民生活質素。

然而,同屬發展年期較長的下環至內港一帶區域,見證著本澳歷史和經濟發展的同時,社區環境存在各種問題,卻未被清晰列出有關都市更新或街區美化的計劃。該區不少建築物樓齡較高,公共開放空間和公共設施不足等,部份街道亦有消防或衛生等問題,影響區內居民的生活質素,制約該區經濟發展。

多年前,當局為著開展舊區重整工作,曾委託學術機構相繼開展「下環街區居民現狀調查」、「司打口區居民現狀調查」及「媽閣街區居民現狀調查」調研工作,了解該區交通和公共設施等狀況,收集居民意見。其中不少意見希望在保留區內特色和歷史建築物之餘,進一步美化街道,完善綠化休憩和康體等公共設施;但多年過去,始終未見當局有整體長遠的目標、部署和規劃。當局應重視該區居住環境的改善、民生設施的優化、城市肌理和特色建築的保存、經濟活動的發展等問題,落實改善社區環境。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下環區至內港一帶由於發展多年,區內不少建築物樓齡較高,居民生活配套和公共空間不足,社區環境和衛生等方面有待改善。當局早已進行有關研究和收集意見,然而十多年過去,無論是最初的「舊區重整」或現時的「都市更新」政策,都應有計劃落實對該區的改善和活化工作。請問當局對下環至內港一帶的優化空間和改善社區環境方面,有沒有具體的工作計劃和部署?未來如何提升該區居民的生活質素?

二、下環及內港區域土地以居住用途為主,且位於媽閣、鄭家大屋等世遺景點和路線附近,承載著不少澳門城區發展的故事。總體規劃提出積極建設為多元產業發展核心、“濱水歷史旅遊軸帶”及“一河兩岸合作軸帶”。請問當局何時開展有關工作?能否同時完善該區的生活環境?

三、總體規劃提及在內港沿岸適度優化海岸線,遠景建設融入防災、減災、救災元素的沿岸商業街及水岸公園,鼓勵餐飲零售等商業活動,並構建海濱長廊以連接媽閣至筷子基北灣。內港南雨水泵站及下水道工程已經啟動,相信能加強防災、減災及救災的能力。請問沿岸商業街、水岸公園及構建海濱長廊的工作何時進行?現時的建設工程是否能配合有關計劃,作出提前部署?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0853-282280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462523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