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頭條-環球新聞報 議員之聲 議員之聲|梁孫旭就提升通關效率提出書面質詢

議員之聲|梁孫旭就提升通關效率提出書面質詢

自爆發新冠疫情以來,不少國家和地區,在機場、港口等出入境口岸,加大推行人臉識別技術,居民和旅客,一經登記,過關時到指定閘口,無需出示身份證和按指紋,透過人臉辦識就可以通關,既能提升通關效率,還能減少傳染性疾病傳播風險,協助查驗無身份證明文件或提供不實身份資料的入境人士的真實身份,有助減少公共衛生安全風險和治安隱患。有關措施,值得本澳積極加以借鑒。

一方面,本澳經歷三年多的新冠疫情,雖然逐步轉好,值得高興,但不排除未來還會有其他的疫情出現。隨著本澳防疫政策放寬,相信今年內地來澳旅客會加快回升,而來自海外的旅客在博企履行新的賭牌競投合約,加大開拓海外客源之下,亦將不斷增多,而為更好確保公共衛生安全和穩定經濟社會復甦形勢,本澳應當充分吸取過往防疫經驗,積極強化針對傳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當中出入境口岸是一道重要防線,做好有關的防禦工作不可或缺,因而如何透過優化通關措施,令到通關便利的同時,能夠減少疾病傳播,是值得關注的一個問題。

另一方面,過往對於沒有身份證明文件或提供不實身份資料,甚至為了逾期逗留澳門,不惜銷毀相關證件的入境者,政府無法將其驅逐或遣返,治安警察局因而需要簽發大量「行街紙」,亦埋下了不少治安隱患。現行《澳門特別行政區出入境管控、逗留及居留許可的法律制度》對逾期逗留者加大了罰則,將拘留期由至多不超過60日延長至不多於24個月,增大了阻嚇力,但過了24個月都不能處理好,當局都只能無奈發出「行街紙」。反映出有關措施仍然有優化的空間。

實際上,去年立法會施政辯論大會上,保安司司長回覆本人就有關身份證電子化和人面識別通關問題時,曾表示,明年(2023年)身份證電子化後,會引入電子身份通關。但由於內地不承認電子身分通關,因此會先在傳統的自助通關適用電子身份通關,而與內地的「合作查驗、一次放行」通關模式並不適用。反映出儘管目前存在一些局限,但當局有意為提升通關便利性作出努力,亦能為推行更加便利的措施創設相當的技術條件。

因此,為有助提升通關效率,現提出如下質詢:

一、就實施電子身份通關方面,當局目前推進的情況如何?有無考慮結合人面識別技術,讓居民和旅客無需出示證件和打指紋,僅透過掃人臉即可完成通關程序?

二、因應粵港澳大灣區加速融合,尤其琴澳一體化加快推進,實現粵澳通關更加便利化是必然趨勢亦有迫切需要,因此當局能否透過與廣東省加強溝通,推動兩地各口岸都能實施有關措施?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0853-282280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462523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