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三年,給經濟就業造成沉重打擊,失業率、就業不足率屢創新高,不少居民長期處於失業或被放無薪假狀態,生活和家庭生計受到影響。為緩解嚴峻的就業形勢,勞工局除持續開展就業轉介服務外,亦出台多項就業支援措施,如帶津培訓計劃、疫情期間鼓勵僱主聘用本地待業居民的臨時性補助計劃等。此外,為協助疫下應屆畢業生就業,當局推出包括職出前程實習計劃在內的多個實習計劃,令畢業生透過在崗實習獲得職場經驗,為將來就業做好準備。
隨著國家逐步放寬疫情防控政策,本澳經濟迎來復甦的曙光,就業形勢將逐步得到改善,當局於疫下為支援居民就業而出台的多項措施未來發展方向令人關注。
因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第一,政府於疫情初期從澳門基金會撥出一百億元用於執行由三個行政法規所規範的,針對僱員、自由職業者及商號經營者的援助措施,當中包括第33/2020號行政法規《帶津培訓計劃》。根據立法會公共財政事務跟進委員會第2/Ⅵ/2021號報告書,《帶津培訓計劃》預算開支為4.36億元,共設6萬個申請名額。請問,截至目前,《帶津培訓計劃》具體執行情況如何?
第二,政府早前將《疫情期間鼓勵僱主聘用本地待業居民的臨時性補助計劃》的增聘及申請期間各延長六個月至今年初。請問,有關計劃目前實施情況如何?會否再次延長計劃?
第三,帶津培訓計劃和職出前程實習計劃等皆是當局在疫下為促進居民就業而出台的臨時性措施。請問,隨著經濟的復甦及就業形勢逐步得到改善,當局對於有關措施的未來發展方向有何思考和規劃?會否考慮形成機制長期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