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澳有意打造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居民期盼有更加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都對城市綠化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現時本澳人均綠地面積配置水平仍然較低,還有不少提升的空間,綠化景觀設計方面亦有一些可以優化的地方,希望有關的工作能夠繼續加強。
根據澳門自然網發佈的信息顯示,2020年人均城市綠地面積爲約18.05平方米。而國家科技部發佈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顯示,全球城市人均綠地面積2020年為40.47平方米,高收入國家爲79.97平方米;中等收入國家爲29.30平方米;低收入國家城市僅爲19.69平方米,屬低水平綠地配置。以此觀之,本澳人均綠地面積與低收入國家城市的水平都還有一定差距。
另一方面,理解本澳因應人文地理環境存在一定的局限,綠化工作面臨不少挑戰和困難,但坊間不時有聲音反映本澳不少地點種植的綠化植物品種相較單一,而且缺乏觀賞性,諸如街道、步道、公園和休憩區等都有優化的空間。
為有助優化居民的生活環境和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現提出如下質詢:
一、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21-2025)提出,配合澳門城市總體規劃,推進澳門城市園林綠化系統總體規劃,制定綠化發展策略、指標和相關工作計劃。開展形式多樣的綠化,加大城市綠化密度,提升環境品質。建設海濱綠廊,增加綠地連通性。對此,目前當局落實有關規劃的進展如何?針對海濱綠廊、公園及路邊種植,以及斜坡綠化及垂直綠化等方面有何具體計劃和安排?
二、現時當局實施“填空白、提質量”的綠化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部分綠化優化項目更受到市民好評,對此,當局有無計劃推廣有關的經驗和做法?而在提升綠化品質方面,當局會如何透過優化公園、休憩區、步道、街道等地點的植物品種結構,進一步增強城市環境的優美感?此外,優美的園景設計,可成為一個旅遊景點,產生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對此,當局在園林景觀設計和觀賞性植物品種引入方面,有何短中長的安排?
三、當局舉辦多年的綠化週活動,對於鼓勵居民參與綠化具有一定成效,亦受到市民歡迎,希望有關的成果能夠進一步擴大,對此,當局會否考慮增加舉辦的次數,或者推出其他類似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