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商平台
新冠疫情對傳統商業模式形成挑戰,有見及此,政府近年大力鼓勵電子商務的發展,並於2022年落實《鼓勵企業升級發展補貼計劃》,加大對企業升級轉型的支持力度,並取得一定成效。
然而,現時本澳中小企的電子化經營主要集中在經營管理及付款方式方面,與打造電商平台,實現「互聯網化、數據化、智能化、數字化」的原訂計劃而言,有關的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受惠的企業類型相對單一,客源方面亦主要集中在本地市場,未能形成具規劃的經濟效應。
事實上,本地電商平台的發展超過十年,但相比國際市場,特別是國內的發展趨勢而言,仍然相對落後,儘管當局於2009年推出兩項「電子商務推廣鼓勵措施」,協助中小企應用電子商務,但始終未見較明顯的成效。尤其在跨境電商方面,由於受本澳跨境物流及支付未能有效打通的限制,本澳產品的生產規模、通關取證、倉儲成本和人才不足等不利因素影響,令澳門電子商貿發展與鄰近地區相比較,仍有較大的差距和完善空間。
為此,請問當局未來在推動電商發展方面將有何進一步的方案或計劃出台,以精準解決本澳電商平台發展的核心問題?
另外,在跨境電商方面,藉著未來琴澳深合區逐漸發展,以及「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優勢,商品通關及關稅方面將有沒有什麼 新的優惠措施或政策,以真正推動澳門本地商品打進國內市場,為本澳經濟創造新的機遇?
旅遊+
司長,我們應該要多思考未來如何透過發展“旅遊+”模式,將本澳旅遊產品“做精、做細、做強”,進一步推進澳門與其他大灣區城市及橫琴的文化旅遊聯動建設,開拓更多元化的客源市場,促進旅客消費,更好地加快澳門邁向“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建設。
「旅遊+體育」
格蘭披治賽車剛剛完結,作為本澳久負盛名的體育盛事,為澳門打造「體育旅遊城市」的重要名片。事實上,過去本澳藉優越的酒店及場地資源,多次舉辧不同類型的體育盛事,如邀請國際知名的足球、籃球及拳擊比賽在澳舉行,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效果,加上早前行政長官的批示及博彩經營批給招標書中,將十一項非博彩項目納入投資計劃,為帶動本澳旅遊產業多元化提供更多可能性,儘管目前因疫情通關措施的限制無法舉辦國際級的活動,但是否可透過邀請國家精英運動員在澳舉辦國家級別的體育盛事,或爭取澳門作為知名賽事的恆常舉辦地,將澳門「體育旅遊城市」的形象帶到世界各地,推動本地旅遊產品的多元發展。
為此,在推動本澳「體育+旅遊」項目,打造本澳「體育盛事城市」的品牌方面,政府有何具體規劃或工作計劃,有什麼新的元素和新的規劃?在疫情下,會否考慮透過與國內知名頂級體育賽事合作,作為本地多元旅遊發展的試點?
另一方面,「濱海+旅遊」的發展同樣值得重點關注。自2015年澳門正式劃定專屬海域時起,政府相關部門就陸續推出「海上遊」項目,包括「心出發」及「澳人食住遊」中的觀光船路線,並藉「濱海旅遊專項資助計劃」以鼓勵本地業界推出多元化的海上旅遊產品。然而,經過多年的規劃和推動之下,濱海旅遊產品仍然處於摸索階段,並未打造出成熟的旅遊項目,亦未發揮與大灣區城市群之間的聯乘作用。在鄰近國家及城市的競爭形勢下,本澳濱海旅遊有加快步伐的必要。
在「濱海旅遊」方面,請問目前的發展進展及成效為何,又是否已有成熟及可向外推銷的旅遊項目?另外,以水路串聯澳門與大灣區城市的旅遊脈絡可擴大本澳遊客市場,過去政府曾透露相關工作須多個部門、多個領域共同合作和配合,請問在推進「兩岸一檢」方面,相關工作進度處於甚麼階段?
根據政府資訊,本澳航道並不存在擁擠情況,且擁有多個沿岸上落的硬件配套設施,請問當局會否考慮引入水上巴士的旅遊及交通模式,並發展澳門環島遊等長線海上旅遊項目,結合和發展荔枝碗、澳門最南點、路環蝙蝠洞和九澳燈塔等多元化的沿海景點,拓展本澳旅遊元素?
另外,司長在2023年施政方針內提出,當局明確指出會引領業界更加紮實地推動博彩與非博彩元素的產業之間的聯動發展,請問當局可否多思考如何將本地的教育發展與博彩業的聯動發展的可行性?當局可否更多參考本地辦學團體的意見,在以往博企對教育發展的貢獻和工作的基礎上,提供更多協助創設更多的合作平台和研究更大的發展空間去推動和加大博企對教育及人才培養的投入?
因應澳門教育在近10年來得到大力發展,好似非高等教育學校與國內外地區的學校有如締結姊妹學校等建立友好關係的工作,其實當局可否多思考推動 “旅遊+教育” 的發展的可能性?
一方面增強學生與其他地區的學生的互動交流;另一方面,可以善用高等教育產學研方面的發展潛力和空間,去舉辦外地學生參加遊學團來澳,或專家團來澳進行學術交流研究等“旅遊+教育”的業務。加上本地2個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未來在東區2更加有一個學校村的破格性的設立,如何善用這些資源,透過跨部門做好規劃,引團來澳參觀體驗,讓本地科普和旅遊同步推進,是一個非常長遠且可持續發展的“旅遊+”方案,請問當局在未來“旅遊+教育”、 “旅遊+學術”或者“旅遊+科技”發展的意見和方向取態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