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 長:邱躍進
|總編輯:張曉暉
澳門輕軌成本高,成效低,不少市民對此感到「肉赤」,建議特區政府研究在輕軌方面能否節省開支,以減少不必要的花費。尤其在疫情期間,本澳的經濟受到嚴重衝擊,庫房收入大減,而社會及居民亦需要資源給予援助,特區政府應把資源用在刀刃上,遵循該慳則慳,該使則使的原則。
氹仔線去年底因電纜故障而需要停運進行更換,而有關客運服務自今年四月三日恢復後,四、五、六月三個月的日均載客量大約只有為一千七百人次。氹仔站載客量低,加上疫下遊客增長預計尚需時日,經常見到“吉車”行駛,輕軌車站人流淡靜。政府曾表示,在尚未構成網絡的情況下,輕軌未能發揮應有作用。而目前最快開通的媽閣站,也要到二零二三年底至二零二四年才能運作,預計在線路開通之前,亦難發揮成效。
在收支方面,輕軌公司去年收入為二百多萬元,而開支則為八億三千六百多萬元,當中主要是支付港鉄有關的服務合同開支,金額高達七億二千幾萬元,佔整體開支的百分之八十六。當年政府與港鐵簽定服務合同時,相信一定程度是以當時預計的客運量作計算基礎,亦不知道合約中有否定立在特殊因素下的調整收費條款。面對現時載客量低,考慮到特區政府所面對的財政壓力,呼籲港鐵承擔社會責任,建議特區政府與港鐵協商,在不影響員工就業和收入下,減少服務合同費用。
為有助減輕政財負擔,減少輕軌營運成本,提升公共資源利用成效,梁孫旭議員提出如下質詢:
一、早前,因應特區政府宣佈自七月十一日至七月二十三日實施相對靜止措施,期間輕軌服務暫停,加之現時運作低效,特區政府可否與港鉄協商,在不影響員工的就業和收入下,適度減少服務合同開支,以減輕公帑壓力?
二、 因應港鐵管理合同將於二零二四年底屆滿,當局早前亦表示日後輕軌不會只依賴一間公司處理問題,可以有另外的選擇。對此,當局目前有何部署?會否考慮將來再簽新的服務合同時,將績效與服務合約費掛鈎,更好地發揮輕軌的社會效益?
關於立法會梁孫旭議員書面質詢的答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