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頭條-環球新聞報 議員之聲 議員之聲|何潤生書面質詢展遲緩兒童療愈問題

議員之聲|何潤生書面質詢展遲緩兒童療愈問題

|社 長:邱躍進
|總編輯:張曉暉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發展遲緩兒童的發生率約為6-8%,這些兒童如果能及早被發現並接受療育,部分人還是可以跟上同齡孩童的步伐,或者能夠減輕障礙程度,讓兒童在動作、認知、社交等方面的能力,都能發揮得更好。所以,及早發現、及早診斷、及早治療,掌握治療的先機,對於發展遲緩兒童十分重要。現時衛生局、社工局及教青局有為本澳幼兒提供治療評估服務,但評估為有治療需要跟進的學童不斷增加,就目前治療服務的跟進情況,即使現時平均輪候治療的時間有所縮短,對小朋友來說仍然是很漫長,有幼兒家長亦會憂慮有限節數的治療訓練未能滿足發展遲緩兒童的療育需要。

另外,橫琴“澳門新街坊”項目內幼稚園及小學建設工程於3月全面啟動,衛生站、長者服務中心、家庭綜合服務中心亦同步建設,預計住宅樓宇及民生配套在2023年中竣工驗收。

為此,何潤生議員提出以下質詢:

一、雖然有關當局引入人工智能語言治療輔助系統,為有語言障礙的兒童提供及時、有效的康復訓練,可提供足夠帳戶和兒童康復治療次數,但除了語言治療之外,其他方面的治療同樣重要,因此請問當局會否進一步增加如書寫、肢體等其他類型的治療次數,以提升早療服務?當局回覆議員書面質詢時提到:“持續與不同團體合作,資助其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及其家長舉辦多元的培訓活動。”鑒於本澳治療師及治療資源不足,當局是否會加大與一些戲劇團體、社服團體等合作,為有需要的兒童及其家長進行創意藝術治療作為補充?

二、《澳門特別行政區2016至2025年康復服務十年規劃》—2019年度評檢報告指出,2020年至2021年的工作展望是研究設立強制性通報機制,加強早期療育系統的實施效能。請問有關當局目前強制性通報機制的構建情況如何?其執行方式及成效又如何?

三、橫琴“澳門新街坊”項目內將設有學校、醫療、社區中心,請問有關當局未來橫琴是否會研究設立早期療育機構,便利有需求的特殊兒童及其家長?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衛生局關於立法會何潤生議員書面質詢的答覆

  遵照行政長官指示,經徵詢教育及青年發展局、社會工作局之意見,本人對立法會 2022 年 5 月 20 日第 507/E387/VII/GPAL/2022 號函轉來何潤生議員於 2022 年 5 月 5 日提出,行政長官辦公室於 2022 年 5 月23 日收到之書面質詢,答覆如下:

  特區政府貫徹落實“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目標,透過設立兒童綜合評估中心和兒童康復治療中心,為 6 歲及以下疑似發展障礙的兒童提供發展評估、康復治療和轉介服務。自兩個中心成立後,通過加強宣傳推廣工作,社會大眾對早療服務日益重視,服務需求亦持續增長。

  根據資料顯示,2021 年被轉介到兒童綜合評估中心,以及診斷後需要接受治療的個案,較 2017 年增加超過五成。在完成評估後,將安排兒童在兒童康復治療中心接受為期 8 次的一個完整治療療程,其後如有後續治療需要的兒童,將由教育及青年發展局(以下簡稱“教青局”)或社會工作局(以下簡稱“社工局”)安排到受資助的早療機構接受治療和康復訓練。兒童康復治療中心的治療師將按照兒童的發展障礙特徵制定個人化治療方案,為兒童提供包括書寫、肢體活動等職業治療訓練。

  社工局於 2018 年開始推行早療個案中央轉介服務,對每位被評估為有專業治療服務需要的 3 歲以下兒童,按其需要配置合適的早療服務設施,接受每項每週至少 1 節的個人化治療。截至 2022 年 4 月,社工局資助的 4 間早療服務設施的治療名額共有 441 個。此外,社工局自2019 年開始每年透過“藝術治療資助計劃”,支持康復服務設施舉辦相關的治療活動。2021 年,包括早療服務設施在內共有 6 間機構舉辦 9項活動,合共有 1,096 人次參與。

  教青局從各方面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及其家長,包括持續為學校教職人員舉辦專題培訓及評估工具使用資格培訓;自 2010/2011 學年起,持續為家長舉辦“全方位協助孩子成長”系列專題培訓及講座,提升家長的教育及訓練技巧,並自 2019 年開始,開辦語言治療/訓練小組班,協助家長掌握為子女進行居家訓練的方法。教青局亦持續優化各硬件設備,教育心理輔導及特殊教育中心於 2021 年增設“永添”服務點,供學校及機構用作治療/訓練服務、小組班及培訓活動等用途外,亦將於本年增設“永寧”服務點,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提供評估、教育輔助及家長支援等服務。此外,教青局持續與不同特殊教育相關機構保持密切溝通,並綜合考慮機構所開展項目的內容、對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及其家長所能帶來的效益等因素作出資助。

  為進一步加強兒童語言治療的工作,衛生局已引入人工智能語言治療輔助系統,為有語言障礙的兒童提供及時、有效的康復訓練,可提供足夠的專業人員使用名額和兒童康復治療次數。現階段,此系統已在兒童康復治療中心試行,為適合的兒童提供康復訓練,並持續收集使用意見及作出完善,計劃於今年第三季推廣至家居使用,逐步推及至本澳各早療機構試用。

  在設立強制性通報機制方面,由於涉及當事人的意願、個人資料,及處理資料實體的正當性等問題,特區政府認為必須有明確的社會共識,才可設立及有效推行,現階段未具條件。然而,考慮到本澳已經設有嬰幼兒健康檢查、兒童保健、托兒所轉介、教育安置評估、發展障礙兒童綜合評估等服務及機制,加上殘評制度和社區教育的持續推行,很大程度上已經覆蓋了相關範疇的目標對象。行政當局將在此等基礎上,繼續強化發展障礙兒童的早期發現工作。2021 年,社工局以先導計劃方式為受資助托兒所的幼兒進行發展篩檢,期望及早發現懷疑有發展障礙的幼兒;此外,亦持續支持早療服務設施舉辦社區推廣活動,教導家長關注子女的身心成長發展,辨識問題並及早尋求協助。

  另一方面,橫琴“澳門新街坊”項目集居住、教育、醫療等社會服務,當中將設置學校、衛生站、社區服務中心及長者服務中心等設施,方便居民融入大灣區生活。截至 2022 年 4 月,約有 15,800 名本澳居民持有“殘疾評估登記證”,當中居於珠海市的有 60 人,大部分為 65 歲或以上的長者,並以肢體及聽力殘疾為主。因此,現階段特區政府未有計劃在項目內設置早療服務設施的考慮。未來,則須視乎實際情況、地區發展及居住人口等因素作適時規劃。

衛生局局長
羅奕龍
2022年6月8日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0853-282280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462523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