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遵照行政長官的指示,經徵詢衛生局和交通事務局的意見,本人對立法會2025年9月17日第821/E683/VII/GPAL/2025號公函轉來何潤生議員於2025年9月12日提出,行政長官辦公室於2025年9月18 日收到的書面質詢,回覆如下:
特區政府重視殘疾人士融入社會的服務需要,為落實“社區為本,參與共融”的康復服務政策,社會工作局(下稱:社工局)致力推動本地手語標準化,拓展本土的手語詞彙。透過學術機構聯同本澳聾人收集本地手語語料進行系統性比對和分析,結集成具代表性的本澳手語資料,放置於“澳門手語詞彙庫”(下稱:詞彙庫),讓大眾認識本澳聾人使用手語的特性。
由於手語為視覺語言,會因時間、使用者年齡和社會環境等因素,讓原有手語的打法產生新的改變,使同一個手語詞彙出現多種的表達方式。為了持續發展和豐富手語詞彙的內容,詞彙庫網站已設有收集詞彙意見的功能,讓外界發表意見或提出新的手語打法建議,在進行資料分析並確認內容準確性後,持續優化詞彙庫的內容。
自2025年7月起,社工局持續向社區進行推廣,分別與澳門聾人及聽障團體、政府部門、公共事業機構和學校等,介紹詞彙庫的使用方法。同時,與旅遊局合辦面向旅遊從業人員的手語推廣培訓活動,約有330人參與。藉以讓社會各界了解本澳聾人本土手語文化和聽障人士的特性和需要,共同推進本澳無障礙社區。未來,社工局將與本澳聾人群體持續優化詞彙庫的內容,並向社會各界推廣手語的認知,讓不同層面人士能更便捷地接觸手語,促進社會共融。
在聽障人士駕車出行方面,現時,《道路交通規章》已有不同車輛級別之駕駛人聽力銳度的準則,旨在確保駕駛者在各種不同的交通情況中判斷潛在危險並做出恰當的反應,保障駕駛者及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按照《道路交通規章》內“按車輛級別及投考人擬駕駛之類別而特定之容限”列明的聽力檢測方式和考評標準,由醫生為聽障人士進行聽力銳度的判斷評估檢查。澳門居民在辦理駕駛執照時,可選擇到衛生中心或私人醫療機構進行體格檢查。交通事務局會持續關注社會需求及實際情況,徵詢相關部門之意見,適時對相關規範工作進行細化和完善。
在聽力健康方面,衛生局轄下仁伯爵綜合醫院、衛生中心與非牟利機構聯動合作,為居民提供覆蓋生命全週期的聽力保健服務體系。衛生局已透過多項措施有效在早期發現潛在的聽力異常及作出跟進。新生兒方面,現時仁伯爵綜合醫院和鏡湖醫院均會為全澳新生兒進行出院前聽力篩查,以盡早發現先天的聽力問題。兒童方面,衛生中心會為所有兒童在3歲前安排接受12次兒童保健門診,以對其發展情況作綜合評估及作出轉介。考慮到學齡前階段常見的中耳炎可能對兒童造成聽力損害,衛生局每年派員至全澳各校為小學一年級學生進行包括聽力檢查在內的整體健康評估。為進一步完善兒童的聽力檢查,衛生局正計劃與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合作,為學生定期安排進行檢查。至於長者或長時間在噪音環境工作的人士,衛生中心的保健門=診會通過評估就診者的身體情況,並透過觀察對答或進行簡單的聽力=測試等,評估其聽力情況,按需要轉介至相應部門跟進。
衛生局積極推動智慧醫療服務發展,現時電子健康紀錄平台已整合聽力相關就診記錄及檢查數據,且已完全開放給本澳所有的醫療機構參與,使醫護人員能全面掌握居民的聽力健康狀況,為臨床決策提供依據。此外,衛生局現正積極籌備“澳門健康調查2026”,當中將新增聽力檢測項目,以評估社會整體的聽力情況,為本澳日後訂定健康政策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未來衛生局將持續強化聽力醫療人員隊伍建設,滿足居民對聽力健康的醫療服務的需求。
最後,特區政府感謝何潤生議員對有關事宜的關心和建議。
社會工作局局長
韓衛
2025.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