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如火如荼,其融入各領域的創新實踐正在深刻改變消費市場的結構和模式,同時也重新定義了消費者的體驗。今年8月,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加快形成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新形態,要求以科技、產業、消費、民生、治理、全球合作等領域為重點,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並對“人工智能+”到2027年、到2030年、到2035年設定了三個目標,為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
《意見》發佈後,內地多個城市已因地制宜出台“人工智能+”相關政策文本,推動人工智能與本地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香港也正加速推進相關進程,成功研發了香港首個大語言基礎模型。澳門在人工智能各領域的應用尚處於起步階段,有必要加緊追趕,針對企業和產業推動人工智能在更多應用場景落地,以免隨著技術發展而落後。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目前,在《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2 0 2 4 – 2 0 2 8年)》中,已明確將高新技術,特別是人工智能和數字基礎設施,列為重點發展方向,但在人工智能領域仍沒有更細緻的規劃。請問有關當局會否深入研究《意見》的具體內容及其對澳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並據此制定各個產業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具體方案及時間表?尤其在政策支援、科技創新、人才培訓、資金鏈、應用場景及社會認知等方面,如何進一步配合和銜接《意見》提出的行動和強化基礎支撐能力的方向?
二、承上題, 請問有關當局會否著力加強與橫琴在政策層面的溝通與協作,共同制定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規劃與政策措施,通過政策引導及扶持,促進兩地人工智能產業的聯動發展?是否計劃攜手參與人工智能領域的國際合作與交流,積極引入前沿技術和創新理念,以進一步激發該產業的潛力及活力?
三、數字化轉型已成為企業在突破經營困境和追求長遠發展中的重要途徑,特區政府多次推出中小企數字化支援計劃,激勵中小企業緊跟數字化浪潮,抓住發展機遇。有部分商戶期待政府加大力度支持企業進入人工智能時代,但仍有部分企業持觀望態度,擔憂投入的成本無法收回。請問有關當局會否考慮推出類似香港的“科技券”措施,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助其降低轉型升級道路上的運營成本?並且對於培訓效果不佳的企業和個人,會否適當增加學習的機會和時間,確保中小企真正掌握數字化技術,推動中小企業數字轉型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