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頭條-環球新聞報 議員之聲 議員之聲|何潤生就關注師生心理健康問題提出書面質詢

議員之聲|何潤生就關注師生心理健康問題提出書面質詢

近年來,受多種社會因素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問題日益突出,特別是心理健康方面,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已成為刻不容緩的任務。早前,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聯同聖若瑟大學社會發展觀察中心發佈的“澳門中學生精神健康調查二○二五”報告結果顯示,超過七成學生基於學習及相關人和事感到壓力,超過四成人面對壓力時出現煩燥、焦慮、抑鬱等情緒,更有部分人表示有自我傷害想法,僅極少數人主動尋求情緒支援服務。除此之外,調查又指出受訪學生平均每晚僅睡七小時,當中逾三成四睡眠時數不足六小時,兩成八人對自己最近的睡眠狀態表示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兩成四表示睡眠問題已干擾日常生活。由此可見,澳門中學生在心理健康和睡眠狀況方面亟待重視與改善。

另一方面,根據2015年的PISA 研究報告,教師在減緩學生測驗焦慮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教師能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提供個人協助,他們的焦慮感會較為緩解,但事實上,很多情況下教師在遇到困難時也未能很有效的作出排解紓緩。教師往往需要承受繁重的工作量,這種長時間勞動可能導致倦怠感的積累,使得他們在精力有限的前提下難以開拓視野,進一步探索或參與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活動。這樣不僅可能影響教師的個人狀態,還會波及到他們在教育過程中提供學生支援的能力。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請問有關當局,在新學年有何新的計劃,以進一步增強學校發現師生心理健康需求的能力,並更快地掌握師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初步干預及危機轉介?會否進一步加強跨界別合作,結合校內的跨專業團隊、校外的社區支援網絡和醫療服務,打造校內外互補的心理健康團隊,協助學校為有需要的師生提供及時且適當的心理支援服務?

二、睡眠不足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認知功能與情緒穩定性,長此以往,會削弱他們應對學習與生活壓力的能力,也可能對身心健康造成更深遠的負面影響。針對學生常見的作息問題,請問有關當局會否採取多元化的改善措施,例如:舉辦睡眠衛生講座及工作坊、設計趣味互動遊戲、制作通俗易懂的資訊指南、提供專業支援服務等,以提升學生及其家長、教師對良好睡眠習慣的重要性與相關知識的認識,並為學生提供專業且有效的解決方案,幫助他們提升睡眠品質、調整情緒狀態,逐步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以達到身心健康與學業發展的良性平衡?

三、在教學內容的融合上,請問有關當局會否研究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等有機結合,例如:透過弘揚抗戰精神和長征精神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舉辦以理想信念及生命意義為主題的專題討論和講座、提升傳統文化與心理健康教育資源的質量與內容等,把價值引領融入心理成長全過程,讓愛國主義教育、中華文化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協同效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0853-282280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462523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