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年8月15日起,琴澳共用“澳門機動車入出橫琴”通關電子標籤措施正式實施,首次申請橫琴單牌車的澳門車主無需前往澳門海關張貼車輛電子標籤,完成所有相關手續後,便可駕駛其獲批車輛經橫琴口岸進出合作區。新措施為入出橫琴的澳門機動車提供“一標雙認”便利,簡化辦理流程至單一地點,節省辦理時間,亦能大幅提升車輛通關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據橫琴邊檢站數據,截至今年6月25日經橫琴口岸出入境的澳門單牌車已逾100萬輛次,同比增4成6,較去年提早72天實現逾百萬輛次出入境;目前口岸日均車流9,300輛次,其中澳門單牌車佔6,100輛次,單日最高車流已超過1萬輛次,並預計今年內單牌車數量將首次突破200萬輛次。據車主反映,現時高峰時段口岸經常擁堵,需輪候逾半小時以上,若遇上證件問題或其他特別情況輪候時間更長。同時,兩地正有序推進“橫琴單牌車入粵”措施,加上是次琴澳共用“澳門機動車入出橫琴”通關電子標籤措施,在各種政策紅利下,可預見“橫琴單牌車”會持續增加,如何維持車輛通關效率,當局實有必要提前部署,避免影響民生與區域融合進程。
除了“橫琴單牌車”措施陸續優化外,社會也有意見指出,近來因“粵澳兩地牌”條件放寬,“澳車北上”等等因素,粵港澳跨境車輛數量持續上升。除了要考慮口岸車輛通關負荷外,也衍生了更多車輛重覆檢驗的問題。不少相關車主反映,現時要在粵澳兩地各進行一次年檢,而且兩地檢驗標準又有些不同,花費較多的時間與金錢成本,對他們甚為不便。
對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 現時“橫琴單牌車”已佔口岸客車通關量六成,隨著琴澳共用“澳門機動車入出橫琴”通關電子標籤,以及將來實施“橫琴單牌車入粵”措施後,可能進一步加劇高峰時段擁堵情況。當局有否評估未來車輛通關的可承載能力?除了在繁忙時段加派人手、加開車道外,當局對此將如何因應,完善通關車輛的分流及疏導工作?
- 琴澳共用“澳門機動車入出橫琴”通關電子標籤措施的實施,反映兩地部門能通過技術優化與合作,進一步為琴澳一體化提供更大的便利。為應對粵港澳跨境車輛的持續增長,請問兩地相關部門有否也就粵澳兩地甚至粵港澳三地跨境車輛年檢互認進行相關研究規劃,既便利車主,節省車輛檢驗時間與金錢成本,也能減輕檢驗部門的工作壓力?
- 當局在回覆議員書面質詢時表示,“關於推進‘橫琴單牌車’北上政策的實施問題,現正進行相關審批程序,同時有關部門正修訂單牌車管理辦法,以及開通二線通關信息系統建設等配套工作,爭取今年內可以落實”。請問現階段的進展為何?何時具備條件提前向市民公佈政策詳情,例如車主資格審核、二線通道通行範圍等,讓符合資格的澳門車主早作申請準備?
澳區政府保安司司長辦公室關於立法會黃潔貞議員提出之書面質詢回覆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