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化時代,國際交流與青年發展已成為城市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澳門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中葡文化交匯的國際化城市,兼具歷史底蕴與時代機遇,亟需通過系統性策略培育青年國際視野與專業能力,以實現經濟適度多元與可持續發展。
當前,本澳正積極推動「東亞文化之都」的發展,實踐「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等建設,故此,青年參與國際事務的需求日益增長。然而,面對區域競爭與產業轉型挑戰,本澳需進一步突破傳統交流模式,從人才培養、平台升級、產業協同、政策頂層設計等多維度發力,將文化軟實力轉化為實質影響力。
本人期望特區政府從拓展人才培育路徑、升級國際活動品牌及推動產學研聯動三方面深化國際及青年交流,推動澳門從「區域文化交流節點」向「國際青年事務樞紐」躍升,讓青年成為講好澳門故事、鏈接全球網絡的核心力量。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請問當局會否鼓勵現時的高等院校設立「國際青年研究」等相關的學分課程,以從本澳院校培養專業的國際交流人才?近日當局藉「東亞文化之都‧中國澳門」活動年,招募就讀高等院校的18-25歲澳門青年成為文化大使,赴韓國及日本推廣澳門文化及進行交流活動。請問當局未來會否考慮擴展年齡及在職人士的申請條件,提升居民國際視野與文化素養,共同講好澳門故事?
二、為拓展國際交流競爭力,請問當局會否對現有的國際活動如澳門國際青年舞蹈節、澳門青年音樂節等進行升級,引入國際競賽機制,吸引「一帶一路」國家參與?此外,會否借鑑鄰近地區的做法,實行「青年領袖交流計劃」,由政府與跨國企業合作,資助青年到海外參與實習,增強城市軟實力?
三、請問當局如何善用本澳的獨特優勢,將國際交流與產業需求,如綠色金融、數字經濟等方面結合,推動「產學研」聯動發展?並且,會否考慮統籌現有青年發展政策,推出《青年發展藍圖》,涵蓋國際交流、實習、創業支持等方面,提升本澳在國際交流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