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引擎,近年來,我國從新能源汽車、商用無人機到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創新成果不斷湧現,不僅引領產業變革,更在多領域重塑全球科技格局。本澳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緊貼國家步伐,積極培育本地科技產業,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力爭在國家科技發展佈局中發揮獨特作用。
過去,特區政府在高新科技產業發展方面已推出“企業創新研發資助計劃”、“澳門科技研發人才資助計劃”等多項措施,為本地科創企業、科研項目及人才發展提供支持。目前,本澳已有41家企業獲得科技企業認證,業務涵蓋集成電路、資訊科技、中醫藥、新材料及生物技術等領域。
然而,初創企業面臨較大的起步壓力,科研成果轉化率尚待進一步提升。值得關注的是,特區政府在今年施政報告提出加快研究設立政府產業基金、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並建設“澳門科技研發產業園”,將澳門打造成為推動大灣區創新發展的西部增長極,相關舉措備受社會期待。就科創產業未來發展,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1、特區政府上月召開籌建科技研發產業園工作組首次會議,就推動澳門科技研發產業園的規劃工作、建設安排等事宜進行討論及協調,請問當局能否進一步透露科技研發產業園的規劃?目前本地有兩個國家級眾創空間,均可為本澳科創團隊提供辦公場地以及配套支援服務,對比以上兩個孵化中心,未來科技研發產業園將會聚集哪些差異化定位,能為科創企業及創業者提供哪些更具針對性的支援服務?如何進一步銜接大灣區及深合區資源?
2、現時特區政府委託專業機構調研設立產業基金和引導基金,並已籌建跨部門工作組。請問當局如何加快研究進度,參考鄰近城市的成功經驗,構建符合澳門實際的基金運作體系?同時,如何加強金融創新,與社會資本合作,培育“耐心資本”,為本地高新科技初創期企業保駕護航?
3、科技產業從技術研發、成果轉化至商業化應用,離不開完善的產業鏈與供應鏈體系,本澳土地資源有限,需透過區域合作補充產業鏈條,請問當局未來如何加強大灣區、深合區協作,為本地科創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及商業應用創設更有利條件?此外,臨近城市亦有不少科技產業園區及已發展的科技產業優勢,長遠如何結合本澳優勢,引導本地科創產業與其他地區錯位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