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頭條-環球新聞報 議員之聲 澳區政府教育及青年發展局關於立法會梁鴻細議員書面質詢的答覆

澳區政府教育及青年發展局關於立法會梁鴻細議員書面質詢的答覆

遵照行政長官的指示,經徵詢人才發展委員會的意見,本局對立法會
2025 年 7 月 28 日第 714/E586/VII/GPAL/2025 號函轉來,梁鴻細議員於 2025年 7 月 17 日提出,行政長官辦公室於 2025 年 7 月 29 日收到之書面質詢,答覆如下:

特區政府致力為“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構建堅實人才培養體系。澳門非高等教育辦學特色多元化,設有運用中文、葡文、英文等不同教學語言,以及具備國際課程元素等不同類型的學校,部份更是中小幼的“一條龍”學校。按現時規定,澳門非高等教育無需學生簽證,持本澳有權限實體發出超過 90 天(不考慮延期的時間)在澳門居留或逗留許可的學童,即可向本澳學校申請入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以下簡稱“教青局”)每學年透過學生註冊系統蒐集非高等教育學生的就學情況。對於有意來澳入讀非高等教育的非本澳居民子女,教青局已設立專線電話,同時製作宣傳小冊子介紹本澳教育資訊,亦設有學位諮詢及安排服務為其提供進一步協助。

特區政府建立“人才資料登記系統”(以下簡稱“系統”),以蒐集澳門居民(包括在外地學習或工作的人士)之學歷、工作經驗、證照與資格等資訊,並將蒐集到的資訊以科學方法進行歸類整理,為居民提供向上流動的適切資訊、協助生涯規劃,亦為政府掌握數據、制定政策及促進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為鼓勵更多澳門居民登記及更新個人資訊,人才發展委員會、教青局等政府相關部門建立聯動機制,先後邀請“人才培養考證激勵計劃”獲獎勵人士、大專學生學習用品津貼的受資助者,以及大專助學金資助計劃的獎學金、指定學科助學金、赴葡升學助學金及資助於頂尖學府就讀獎學金計劃的學生到系統登記或更新資訊,並於今年 3 月在“一戶通”增設人才登記服務,創設更多元和便捷的登記途徑。

特區政府於 2024 年修訂《本地學制正規教育課程框架》及“基本學力要求”,加強學生的編程、人工智能及綜合應用技能教育。為及早發現、及早培育有潛質的學生,教青局聯同澳門科學館,在小學及初中教育階段面向學校開展“學生科技教育普及計劃”,並在高中教育階段開展“青年科技村”科創人才培養計劃,系統培育以及協助學生開展生涯規劃,讓更多有條件的學生升讀理工科類的高等教育,支持更多人才投身科創產業。此外,教青局持續優化職業技術教育,鼓勵學校以“職普融通”的方式在高中教育階段開設涵蓋健康照顧、特色金融、會展產業及多媒體創作等,近年更增設人工智能為主體,對接本澳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需要的職業技術教育課程。教青局亦推動開設職業技術教育課程的學校與企業簽訂“校企合作意向書”,讓企業參與優化課程建設,提升專業性、實用性和認受性,並為就讀的學生提供實習或就業的機會。同時,學校發展資助計劃設有“學生考取語文及專業技能認證”,儲備專業技能人才。澳門旅遊大學設立“澳門職業技能認可基準(MORS)”(以下簡稱“MORS”)。近年,相關學員通過“MORS”部份工種考核更可申請美國酒店業協會教育學院(AHLEI)對應工種的前線級別證書,提高職業培訓的社會認受性及效能。教育實踐方面,“MORS”已融入本地高中階段的職業導向課程,包括高一至高三的專科職業課程內容;同時,亦融入內地中等職業教育體系,推動兩地技能標準接軌。

為創設優質的學習和校園生活條件,本澳高等院校會因應學生規模的變化,投入資源增設學生宿舍,並配置相應的休閒設施和學習空間,以及為宿生提供相應活動和服務。為支持澳門高等院校進一步發展,特區政府正推進本澳高等院校於橫琴合作區延伸辦學,以“一校兩區”的模式在合作區籌設新校區,打造優質、富有特色的國際大學城體系,協調高校積極加強國際化元素和對外合作;同時,推動高校配合政策方向進行學科建設,着力發展理工類學科及跨學科,以及鼓勵高校深化校企合作,引才聚才育才,分階段建設澳琴國際教育(大學)城。

代局長
丁少雄
(副局長)
2025.08.07

下一篇

已经没有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0853-282280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462523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