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群众在网上披露反映,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润昌生物油脂厂(下称“润昌油脂厂”)长达13年向城市污水管道及北部湾海域偷排工业污水,且该厂无污水、废气环保处理设备非法生产,导致废气飘散,对仅有一墙之隔的居民造成了困扰。
尽管该厂2024年被环保部门作出过处罚,但仅罚款20余万元的小处罚与放任,导致该厂至今仍坚持“硫酸兑皂脚”的原始方式生产酸化油,在攫取暴利的同时,污水、废气的处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当地生态环境一再被破坏,地方群众怨声载道,甚至多次与该厂发生过冲突。
长期无环保处理设备,用原始方式低成本生产至今
工商登记信息显示,润昌油脂厂成立于2012年11月27日,厂址位于北海市铁山港区兴港镇赤江陶器厂内,旧厂房面积不过数百平米,设备简陋。
该厂的“生产经营史”主要分两个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2013年至2023年的旧厂房生产时期。这十年时间,属于黑工厂地下作坊式生产。根据知情人提供的内部照片,以及媒体人实地调查的影像资料显示,这一阶段的润昌油脂厂,铁皮屋、水泥池加储油罐,就是该厂的主要生产设备。
润昌旧厂房
其生产方式是,从原料厂渤海农业等公司拉回花生、大豆生产油脂后的废渣——皂脚,直接按照一定的比例兑上硫酸,在大水泥池中,用蒸汽加热快速反应,在短短几个小时之内,就获得了酸化油。但与此同时,酸化反应后的废渣、含有硫酸的废水也产生了。
为了降低成本,该厂自成立至今,都没有安装能够处理硫酸生产工艺所产生的污水处理环保设备。以致早期生产酸化油后形成的废渣、废水,简单到直接通过地下管道排出。
这种排污方法的危害性在于,由于近海地区的土壤含沙量很大,通过地下管道直排,有害物质一边流一边往地下泥土和砂层渗透,污水一直流向大海,沿管道、河道附近的地下水都会遭到污染。
据当地村民反映,早年间该厂的直接排污行为,导致下游三条村村民饮用的地下水都出现污染的情况。同时,下游出海口附近的渔民养殖场,也出现过死鱼现象,与之相关的排水口附近的红树林,也一度出现大面积的死亡现象。
另据当地曾经养殖过珍珠的养殖户讲,原来这片海域可以养珍珠,现在的水质已不能养了,甚至连鱼虾也变少了。
由于下游的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突出,该厂就暂停了直接从工厂下水管道直接排污,改成用罐车从工厂抽取,然后运输到近海边,掀开下水道井盖,直接排入地下管网,再人不知鬼不觉地流入大海,稀释在茫茫大海之中。
被多次投诉后,环保部门作出处罚责令整改,但至今未上环保设备
公开的信息显示,在2020至2023年间,当地群众曾多次向北海市环保部门对润昌油脂厂进行了投诉和举报,但污染问题至今都没有得到切实解决。
2022年初,市民刘先生向北海市生态环境局实名举报北海市铁山港区润昌生物油脂厂长期非法排污。
2022月4月14日,在北海市人民政府官网上,北海市生态环境局对此事项给出的《答复》是:接到举报后,北海市生态环境局组织人员会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于2022年3月15日开展了联合调查;发现该厂未生产。
此答复显然与事实不符。知情人以及媒体调查获得的影像资料显示,润昌油脂厂一直在生产。北海市作出的答复,只能说明相关部门在进行所谓的“联合调查”时,润昌油脂厂在检查时暂时没有生产。这种“躲猫猫式”的生产与调查,以及形成的所谓的调查结论,遭到多方的诟病。
2023年,群众再次通过网络、信件举报等方式,披露润昌油脂厂多年来利用皂脚非法生产酸化油,违法排污导致环境污染。
2023年8月18日,有媒体在获取了详细的证据后,向广西区生态环境厅以信件的形式进行了情况反映。
2023年11月26日,该厅就相关媒体反映的事项作出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关于答复信访举报事项的函》,该回复函称:
“经查,2020年5月至2023年9月,润昌油脂厂分别从广西渤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渤海公司”)等多家单位购买植物皂角、浓硫酸等生产物料,利用旧厂区部分原有生产设备加工生产酸化油。生产原辅材料、生产工艺与原环评文件批复不一致,未配套建设相应的污染治理设施。该行为涉嫌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十五条‘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规定。”
为此,广西区生态环境厅将案件线索转交北海生态环境部门,要求当地生态环境部门进一步调查核实,依法查处企业环境违法情况。

至此,北海市生态环境局才开始“动真格”。
在随后的调查过程中,北海市生态环境局避重就轻,于2024年3月22日,以润昌油脂厂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款:“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建设项目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或者在环境保护设施验收中弄虚作假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1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的,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或者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关闭。”之规定,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规则(2023版)》裁量公式计算结果,该局对润昌油脂厂罚款231136元。

这一罚酒三杯式的处罚,与润昌油脂厂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每年获取一两千万元的利润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
新厂房依旧无污水处理设备,非法生产十余年,谁是幕后神秘力量?
在北海市生态环境局作出上述处罚后不久,润昌油脂厂又继续在旧厂房内用硫酸兑皂脚生产酸化油生产了一段时间。不久后,润昌油脂厂在陶瓷厂内的“新厂房”建成,由此开始,标志着该厂生产史的第二阶段到来。
该新厂房离旧厂房,仅200百米左右,离附近廉租房安置小区居民楼不过20米左右,与陶瓷厂的厂区、职工宿舍区,仅一墙一路之隔,相距不过数米。

如此一来,该厂只要一生产,风向又往厂区背后居民区的方向一吹,异味、臭味就连绵不绝地扑向小区,当地居民为此群情激愤。
多段在当地群众间广为流传的视频显示,2025年4、5月份期间,不堪润昌油脂厂臭气污染的当地群众,自发地聚集,多次来到油脂厂,与该厂交涉,一度有村民堵住厂门口,要求相关部门对臭气污染进行处理。

此间,为平息民愤,油脂厂“暂停”了生产,当地政府也派人协调解决,并邀请当地居民、村民到厂内参观。
然而,所谓的参观也被指流于形式。由于参观时暂停生产,故当地的群众看到的是没有生产、没有臭气外溢的铁罐。但与此同时,人们也没有看到该厂安装有污水处理的环保设备。
据群众反映,润昌油脂厂为了掩盖臭味,就是将整个厂房都封闭起来,然后再将臭气通过一根数十米高的管道延伸到天空中进行排放。此举尽管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附近的臭味,但在远离该厂区数百米的地方,都能够闻到阵阵臭味。

在2024年11月北海市生态环保局作出的处罚决定中,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的现场勘察笔录证明:润昌油脂厂2021年至2023年间的皂脚来源于与之距离不过18公里的渤海公司;该厂的法定代表人系连某军,背后的实际控制人为梁某正;该厂建批复的废白土生产线在2014年生产2个月后即弃用,后改用皂脚作为原材料进行酸化油、乳化皂脚的生产;自2020年5月开始,该厂以皂脚作为原料,加入硫酸生产“酸化油”和“乳化皂脚”的生物油脂加工生产线,未进行环境保护竣工验收,即投入生产,至2023年11月调查时,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该项目属于第十大类农副食品加工业中的(16植物油加工133*中的“除单纯分装、调和外的)类目,应编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但该厂未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2024年,润昌油脂厂新厂房投入使用后,依然没有见到与皂脚加入硫酸生产酸化油工艺相关的污水处理设备,所产生的大量污水、废渣的流向究竟去了哪里?
据当地群众在网络平台发布的多个视频内容显示,2024年至2025年期间,几乎每个晚上9点左右,车牌号为桂E33797、桂EKP639、冀DVS88挂的罐车,分别多次从润昌油脂厂运输废水进行偷排,偷运车辆每晚往返数次。

知情人称,偷排废水的车辆(长期为桂E33797)从润昌油脂厂拉出废水后,将车开到没有灯光、人迹罕至的隐蔽处,掀开水井盖,就直接往管网近海处的下水道进行排放。
其中,在2025年6月29日晚上,润昌油脂厂再次用罐车拉废水至合浦县廉州镇创业大道工业园区附近的下水道管网进行排放,被当地群众发现后拨打了报警电话,结果警方迟迟未出警,目击者只能看着对方偷排完工后,大摇大摆地撤离现场。

此行为,经当地群众投诉到12345,结果北海市铁山东港产业园管委会给出的答复是:根据北海市2019年、2022年相关批复文件,由于润昌油脂厂附近没有污水管道,故经批准同意,正常抽排污水转运到平头岭泵站排放……
该答复还称:经核,自2024年8月3日至今,润昌油脂厂将其预处理后的生产废水用罐车拉至铁山港区路港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七号路泵站进行处理。经查阅铁山港区路港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提供的接收润昌生物油脂厂的污水台账,2024年8月至2025年3月,共接收润昌生物油脂厂预处理的污水共6000立方米。经查阅润昌生物油脂厂污水处理台账,2025年1月1日至6月29日,用车拉去北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排水及再生水厂(平头岭泵站)处理的污水量约为356吨。综上,该委得出结论认为,润昌油脂厂在廉州镇创业大道工业园区垃圾中转站处存在大罐车夜间排放工业废水问题,属于正常行为,符合有关规定。
对此答复,有人算了一笔账,并指出该答复过于草率,不能全面反映润昌油脂厂的污水排放量。
根据此前环保部门的调查,润昌油脂厂的原料皂脚来源相对固定在渤海公司。按照渤海公司目前相对固定的产能,每天加工油脂后,产生的皂脚原料约90吨左右,每年约3万余吨。按照润昌油脂厂配备的60吨罐车运输,每天上、下午各运输一车,共计两车。相关罐车可查询到的货车行驶GPS轨迹,和渤海公司销售皂脚的台账记录,亦可证实这一点。
再根据皂脚与硫酸按100吨皂脚加入4%的浓硫酸,生产酸化油后,除了2%的残渣之外,含有硫酸的废水约占总原料的60%左右,酸化油约占30~40%。也就是说,润昌油脂厂每天产生的污水总量在60吨左右。
而在铁山东港产业园管委会的回复中,铁山港两处污水站自2024年8月至2025年6月的11个月中,总计接收润昌油脂厂污水6356立方米(吨),与实际11个月330天所产生的19800吨废水的量,差了近3倍。
与之对应的是,没有进入污水站处理、偷排的污水就是润昌油脂厂“节约”出来的成本,其高额的利润支撑点,也是从偷排污水中来。
事实上,上述事实并不难查证。
据悉,大型花生油或者豆油加工型企业有个铁律,一旦开机生产就绝对不能随意停机,每一次的生产都是按照计划的加工量进行,一旦中途非计划停机,就是一次重大生产事故,会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因此,类似渤海公司的产线一旦开机,就不能停顿,每天的皂脚废料都是相对稳定的。
由此,我们可以根据其年计划、加工总量可以得出皂脚的总量,再加上销售的客户也相对固定为润昌油脂厂。因此,润昌油脂厂皂脚的原料来源、总量,硫酸的来源及总量,都有据可查,其年度产生的污水总量也可以查证。加上润昌油脂厂所处位置没有排污管道进入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的台账,恰好从侧面印证了该厂污水的偷排数量。
如此简单的算法,老百姓都算得出来,难道相关部门不会计算?
事实上,当地群众对润昌油脂厂的废水排污、废气污染,早就怨声载道,但相关部门,至今对润昌油脂厂没有按照工艺要求上马环保设备的行为睁只眼闭只眼,对其违法的生产行为,始终都没有彻底勒令其整改和整治,这其中的原因,的确耐人寻味。(记者 张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