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新聞報訊】治安警察局最新統計顯示,截至今年五月,本澳違泊個案累計達二十六萬九千八百九十四宗,較去年同期上升百分之〇點六五。民眾建澳聯盟常務理事唐可嵐表示,違泊現象反映本澳泊車供需失衡的矛盾,僅依賴罰則難以根治問題,必須從泊位供應、智慧管理及錯峰使用等多維度着手,方能有效改善現狀。為此,唐可嵐提出以下四項優化建議。
擴展短時收費政策
澳門自今年五月起,已在五個公共停車場實施三十分鐘短時收費模式。對此,唐可嵐建議將短時收費模式擴展至全澳公共停車場,既可滿足市民臨時停車需求,又能提升車位使用效率,同時減輕市民停車負擔,實現多方共贏局面。
完善多元電子支付系統
針對電子支付系統,唐可嵐指出,雖然政府早前已再就六個公共停車場的服務經營公開競投開標,並引入無感支付和掃碼支付等技術,但現有支付平台的覆蓋範圍仍顯不足。為此,她建議當局推動全澳停車場實現多元支付,不僅在全澳公共停車場全面支援拍卡、無感支付及掃碼支付等技術,更關鍵在於開放系統接口,兼容澳門所有本土支付平台與交易渠道,構建一套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智慧停車支付系統,讓駕駛者能依照個人使用習慣,自由選擇最便利的支付方式。
加速咪錶電子化進程
咪錶收費方面,唐可嵐期望當局加快推進咪錶電子化進程,除保留現有拍卡支付功能,開通手機掃碼支付及遠程繳費服務,允許駕駛者透過手機完成遠程入錶操作,同時配備自動入錶提醒功能,避免因遺漏而受到票控,從而優化市民日常泊車便利性,真正體現智慧城市的生活理念。
夜間時段開放路段停車
針對停車位緊缺的區域,唐可嵐建議在確保不影響日常交通流量的前提下,可於晚間八時至翌日早上,開放更多特定路段供市民免費停車,既能充分利用道路資源,又能緩解社區停車壓力。她強調,實施時需配合清晰標示,確保高峰交通時段不受影響。
唐可嵐補充,泊車規劃應作為城市整體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議當局與民間團體加強溝通,廣泛聽取民意,從而制定出更貼近現實需求的停車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