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新聞報訊】2025年5月14日,為期兩天的「首屆Swarm衛星(歐洲航天局)與『澳科一號』衛星(澳門)聯合科學會議」在澳門科技大學N101大禮堂圓滿落幕。本次會議吸引來自全球37個頂尖高校、科研機構的百餘位科學家齊聚澳門,通過分設「衛星與數據解析」、「地核主磁場及其長期變化」、「地幔-地殼-海洋圈層磁場相互作用」、「空間物理效應」四大專題板塊,30餘場學術報告及跨文化對話,內容系統覆蓋地磁探測全領域,開創了高精度地磁領域跨國合作的新範式。會議期間,20餘幅主題海報集中呈現了全球青年科學家在高精度地球磁場領域的前沿探索。

會議期間,歐洲航天局Enkelejda Qamili博士系統介紹了Swarm衛星星座的儀器運行狀態及十年數據質量評估,强調其與「澳科一號」衛星在南北半球磁場觀測的互補性;丹麥技術大學Nils Olsen教授則開創性提出「極軌-低傾角衛星聯合反演算法」,通過融合Swarm衛星與「澳科一號」衛星數據,可顯著提升全球地磁場建模精度;歐洲航天局Swarm衛星任務主任Anja Strømme博士從工程視角概述任務延壽規劃,透露將針對「澳科一號」衛星特性優化Swarm衛星數據校準方案。壓軸登場的澳科大協理副校長、「澳科一號」衛星首席科學家張可可講座教授稱,「澳門科學二號」衛星的規劃、方案等籌備工作已基本完成,爭取在二〇二八年發射。

參會專家學者集體參觀了位於澳科大的衛星地面站及澳科衛星科學與應用數據中心。作爲「澳科一號」衛星的核心地面設施,澳科大衛星地面站與澳科衛星科學與應用數據中心憑藉其高精度數據接收與處理能力,為全球地磁與空間環境研究提供了關鍵支撑。

從「澳門科學一號」衛星的自主創新到全球數據共享,這顆「小衛星」已成爲國際科學合作的典範。此次「硬核科學與人文溫度並存」的會議,既推動了地磁領域的技術突破,亦通過澳門讓全球科學家深度領略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