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頭條-環球新聞報 議員之聲 澳區政府旅游局關於立法會梁鴻細議員書面質詢的回覆

澳區政府旅游局關於立法會梁鴻細議員書面質詢的回覆

遵照行政長官指示,經徵詢社會文化範疇及土地工務局的意見,本局對立法會2025年3月19日第255/E217/VII/GPAL/2025號公函轉來梁鴻細議員於2025年3月7日提出,行政長官辦公室於2025年3月20日收到的書面質詢,回覆如下:

特區政府一直積極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遊活動深度融合。例如,本局每年舉辦大型節慶品牌盛事“龍騰舞躍賀新春”社區巡演、“農曆新年花車匯演”和“農曆新年煙花匯演”,藉此詮釋春節的豐富意涵,以及將具有澳門特色的非遺元素融入盛事活動中,並安排舞龍、舞獅等國家級非遺項目聯同葡萄牙土風舞等澳門非遺表演走入社區,以“旅遊+盛事”進一步發揮“一中心、一基地”的獨特魅力。

同時,本局推出年度資助計劃支持本澳社團開展社區旅遊活動,2025年有10項活動結合非物質文化遺產、本地信俗和節慶文化等元素,包括“新春戲班×花車創意市集”、“2025中式廟宇遊歷”及“潮遊觀音文化2025”等,以市集、導賞、傳統技藝展示和手工藝製作等不同體驗方式推廣及傳承非遺文化,增強社區旅遊吸引力,促進旅客和市民入區遊覽及消費。

本局還通過廣告短片、旅遊指南、旅遊快訊等宣傳載體加入宗教元素,介紹魚行醉龍節、花地瑪聖像巡遊、哪咤廟、媽閣廟等相關宗教歷史及文化活動,並藉旅遊網站、社交平台、智能手機應用程式及“澳門滿Fun”智能行程規劃等線上模式向旅客進行推介。

為積極拓展穆斯林旅客,已設有具針對性的旅遊指南,並籌備製作宣傳片,以展示本澳各樣符合穆斯林習俗的旅遊元素。此外,與海外藝人合作進行推廣,舉辦旅遊推介會分享在澳門的宗教旅遊行程等。本局亦着重加強旅遊業界從業員的培訓,以便因應不同旅客的文化、宗教信仰、習慣及特別需求,而提供更貼心的服務。

另一方面,文化局已先後將37個澳門傳統宗教實踐、禮儀及節慶項目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並成功推動包括魚行醉龍節、澳門媽祖信俗、澳門哪吒信俗、澳門土地信俗等4個項目申報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文化局亦與傳承團體合作設立“大三巴哪咤展館”,舉辦“福地祥凝——澳門土地信俗”專題展、“非遺零距離”、“文化導賞遊”、“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等活動,以及為世遺廟宇教堂製作VR導覽,出版文遺宣傳小冊子,藉此展現澳門傳統非遺文化魅力。

文化發展基金則推出了多個專項資助,為非牟利團體舉辦傳統節慶活動,以及為社會各界運用非遺元素開發多元文化旅遊產品提供支持。此外,特區政府與綜合旅遊休閒企業合作活化歷史片區,全力支持社會各界深入挖掘和利用澳門歷史文化,包括非遺、節慶等元素,在片區內開發更多具澳門特色的文旅項目,吸引市民和旅客走進不同社區,感受澳門獨特的非遺文化,並為社會參與非遺的傳承和創新,促進與文創和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創造更有利的環境。

關於質詢第二點問題,土地工務局表示,宗教設施是社區性的公用設施,如教堂、寺廟、修道院等,分散於澳門各社區內,《澳門特別行政區城市總體規劃(2020-2040)》提出在詳細規劃階段時,應尊重及考慮現有宗教設施進行規劃,傳承多元宗教文化及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色。特區政府在開展各分區詳細規劃時,會基於社區現狀和發展需要,綜合參考相關部門及社會意見,作出研究和考量。

關於質詢第三點問題,特區政府一向支持民間團體舉辦更多展現澳門中西薈萃文化特色的活動,以及主動開展廣泛的國際人文交往,包括支持舉辦“千里同風——澳門六宗教文化及文物展”、“澳門六宗教音樂欣賞會”,以展現澳門多元共融的宗教文化特色,充實澳門“一基地”文化內涵,深化文明交流互鑒。

旅遊局代局長
程衛東
2025.04.03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0853-282280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462523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