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建設發展涉及道路工程,例如仍在施工的內港南雨水泵站及下水道工程,以改善該區水浸問題;但由於工期長,對內港一帶交通及周邊居民商戶影響較大。今年的大型道路工程仍涉及沙梨頭、高士德、關閘廣場、黑沙環、鏡湖馬路等繁忙區域,當局須提前向居民做好公共交通改道等訊息發布工作。
今年道路工程比去年增加,道路工程協調小組接獲69宗由政府部門及公共事業機構提出的年度道路工程施工計劃,同比增加一成五,而涉及主幹道且工期超過30天的大型工程有39宗,同比增加三成九。不少團體和市民都關注到道路工程的現況,期望政府繼續完善道路工程的協調和監察機制,例如在開展道路工程前儘早向市民發放交通改道消息、持續吸納居民意見,將道路工程對民生、營商及交通方面的影響減到最低、要求承建商多採用合適的物料以減少道路破損和重複開挖等。
早前,交通事務局回應本人質詢時表示,“道路工程管理統一平台”是作為坑道工程施工准照申請及臨時交通措施申請的統一入口,讓市政署、交通事務局更好地統籌各項道路工程的規劃及施工;平台將計劃向更多私人實體開放。另外交通地理資訊網已運作超過15年,交通事務局的“臨時交通改道”欄目較多以文字內容說明改道措施等;希望當局能強化不同網上平台和網站的道路工程訊息發布,拓寬平台的使用範圍,並重視居民向相關部門及工程承建商所反映的意見。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2025年道路工程再度增加,居民和商戶關注對出行及周邊商鋪運作的影響,當局在協調大型道路工程過程中會否作出更多部署,例如在統籌和監管工作方面作出優化,以解決道路工程對居民帶來的長期困擾?
二、目前私人實體使用“道路工程管理統一平台”的電子申請比率情況如何?是否具條件開放部分功能予公眾及商戶,讓他們對改道的臨時措施作出更好的改善建議?
三、為讓公眾更及時掌握本澳不同區域的道路工程資訊,當局將如何加強或整合不同的交通改道資訊欄目的訊息發布工作,更好讓公眾掌握交通改道消息?
澳區政府交通事務局關於立法會李靜儀議員書面質詢的答覆如下:
遵照行政長官指示,經徵詢市政署之意見,本人對立法會2025年1月28日第091/E80/VII/GPAL/2025號公函轉來李靜儀議員於2025年1月17日提出,行政長官辦公室於2025年1月28日收到的書面質詢,回覆如下:
對問題1. 近年道路工程協調小組已就道路工程的審批流程、系統及協調各施工單位作出不同程度之優化,現時亦正對大型道路工程之統籌和監管工作進行全面性檢視。在考慮各種道路條件的限制、整體交通需求等種種因素,以“持續改善、不斷優化”的原則逐步提升道路工程協調工作的成效,並盡量減低工程期間對居民出行的影響。
市政署表示:屬於市政署開展的道路工程,市政署會透過定期聯絡機制,與相關部門及承建單位商討施工方案,減少重複開挖,要求滿員施工、滿機械施工和優化圍封方案。
對於關鍵工程段,必要時還會安排適當延長施工時間。所有措施均以達到最短時間完成工程和減少對市民出行影響為目標。
另外,對於其他擬開挖街道坑道埋設管線的工程,市政署將秉持同樣準則,把關坑道准照工期,嚴格監督承建實體,確保工程按時完成及盡量減少圍封範圍,降低對市民出行的影響。
對問題2. 目前“ 道路工程管理統一平台”僅開放予公共機構及公共事業實體,佔整體申請約70%,預計今年會正式開放予私人實體使用,期望將電子申請比率提升至85%。本局會繼續研究進一步對外開放“道路工程管理統一平台”之可能性並持續聽取社會意見。
對問題3. 道路工程協調小組已有恆常機制協調各部門於工程開展前以不同渠道發佈工程資訊及交通改道訊息,包括與受影響商戶、坊會及團體等開辦座談會作宣導工作,同時,針對影響性較大的大型工程會透過新聞發佈會詳細介紹工程之必要性及臨時交通方案,讓市民及早知悉和做好出行方式的選擇。
現時“澳門出行”手機應用程式載有涉及交通的道路工程資訊,公眾均可查閱相關工程的詳細資料,並會以圖示形式顯示相關臨時交通安排、施工地點等訊息。另外,各公共實體及公共事業公司向道路工程協調小組提交的年度道路工程計劃亦可在本局網頁查閱。
交通事務局局長
林衍新
2025年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