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新聞報訊】在故宮博物院迎來百年慶典(1925-2025)之際,來自中國澳門及英國、意大利、馬耳他的四位學者成為故宮博物院“太和學者”。澳門文物專家趙強是港澳地區的首位“太和學者”,並應邀在今年6月至12月前往故宮博物院進行學術訪問和研究工作。
趙強自1985年從事文物工作,在澳門城市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又獲澳門科技基金資助成為中國-葡萄牙文化遺產保護科學“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的首位博士後。現任教於澳門城市大學及澳門理工大學,研究生導師。已出版專業書籍18部,近幾年發表學術論文包括A&HCI、SSCI、SCI、CSSCI期刊論文計30余篇,研究方向為古代書畫和佛教文物鑒定、美術理論、藝術市場及文化遺產科技保護。
澳門城市大學校長劉駿教授對趙強入選“太和學者計劃”表示熱烈祝賀,並寄語“登高望遠,海闊天空!”。澳門城市大學副校長、研究生院院長葉桂平教授評價說:“趙強博士是我校傑出的博士後研究員,獲此“太和學者”殊榮,也是澳城大的驕傲和自豪”。
故宮博物院“太和學者計劃”面向世界各國邀請博物館、高等院校和學術機構的優秀學者,資助他們到故宮博物院開展研究工作,以他們的視角來詮釋故宮承載的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同時,也資助故宮博物院的資深研究人員和優秀青年學者赴國(境)外開展學術交流與研究工作。這是故宮博物院貫徹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創新科研機制和人才培養機制而推出的重大項目,支持的重點方向涉及明清皇家建築、院藏文物的歷史文化、院藏古籍文獻檔案、文物科技保護及考古等領域。 “太和”取自紫禁城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宮殿“太和殿”,這對於太和學者來說,是一種榮譽,也是一種鞭策。故宮博物院設立太和學者,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雙向互動,搭建一個平等對話、交流互鑒、相互啓迪的學術平台。這是加強國(境)內外人文交流,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促進文明交流互鑒以及構建和諧國際環境的重要途徑。這也是故宮博物院院史上的大事,標誌著故宮學術研究朝著國際化、開放化的方向發展,有利於故宮博物院在促進中華文化與域外文化對話與交流方面發揮先鋒主導作用。
“太和學者計劃”自2022年8月29日實施以來,引起了國(境)外博物館、高等院校和學術機構的高度關注。在過去兩年里(2023-2024年),來自英國劍橋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和美國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印度國家美術館及法國科學院等機構的12位學者入選“太和學者計劃”。2025年是故宮博物院成立100週年,太和學者評審工作格外引人注目。故宮博物院計劃從國(境)外的博物館、高等院校和學術機構推薦的優秀學者中遴選太和學者,最終通過評審而成功入選的4位學者,分別來自英國、意大利、馬耳他和中國澳門。這是港澳地區學者首次入選“太和學者計劃”,體現了故宮博物院對港澳地區學者的重視。太和學者候選人由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等院領導及院內外權威專家進行評審及面試,遴選出具備卓越能力及豐富知識的優秀學者作為“太和學者”到故宮博物院開展為期6個月的學術交流與學術研究,旨在鼓勵前沿性、創新性與跨學科的研究工作。故宮博物院將向太和學者開放文物資源、圖書資源和電子學術信息資源,為他們配備科研助理,全力協助太和學者完成相關研究項目。此外,故宮博物院還以“太和獎學金”的形式為太和學者提供國際交通費、在京公寓住宿費和生活補助費,在華學術活動交通費、住宿費及保險費等,以保障學術交流與研究期間的工作和生活。據悉,澳門學者趙強將在故宮博物院文物保護科技部進行學術交流和研究工作,該部是目前國內面積最大、功能門類最完備、科研設施最齊全、專業人員數量最多的文物科技保護機構。“太和學者計劃”以高起點的發展平台,推動故宮博物院與國(境)外博物館等學術機構更深入的業務交流、更多樣的展覽和出版合作,更全面地培養瞭解故宮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學者,實現中外學者共同開展故宮相關的學術研究,使得研究成果對於學術界和社會具有重要意義。這是故宮博物院構建國際一流博物館、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典範以及文明交流互鑒的中華文化會客廳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