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新聞報訊】市政署計劃分階段重整台山及青洲區內八個休憩區及設施,市諮委、婦聯總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庄玲玲對此表示歡迎,體現出特區政府對居民生活質量的關心與重視,進一步滿足該區不同年齡段居民的多樣化需求,提升休憩區的使用效率。她期望當局能持續聆聽社會意見,優化全澳各區的公園和休憩區設施資源分配,打造全齡段友好型城市,共建澳門美好家園。
庄玲玲提到,近年特區政府著力從各方面關注社區休憩環境,持續重整和翻新全澳各區的公園和休憩區,例如石排灣和諧廣場休憩區、正進行工程的氹仔花城公園等,為居民提供舒適、多元的休憩環境。是次重整台山及青洲區內八個休憩區,當局充分聽取社會意見,考慮到不同年齡段、不同功能需求以及周邊設施的關聯性,合理規劃每個休憩區的功能區域。以台山中街休憩區為例,由於場地鄰近學校,兒童及青少年使用率高,因此設計上定位為“都市綠洲”,融合自然元素並增加適合學童青少年探索的遊樂設施。其他休憩區則分別定位社區休憩街角、童樂共融、頤老棋藝休憩區及長者休閒角、多元共融社區廣場、河邊休閒運動長廊,引導居民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休憩區,從而實現社區需求功能互補,減低居民跨區遊樂情況、個別休憩區周末假日“迫爆”情況,優化社區資源分配,值得肯定。
在少子女化及人口老齡化的社會環境下,特區政府需要有更長遠規劃,建設全齡段友好的城市環境。對此,庄玲玲建議,未來在規劃社區公園和休憩區時,應以“因地制宜,精準規劃”為目標,持續收集居民意見並結合社區的實際情况,包括人口結構、周邊設施、空間大小等,實現 “一區一方案”。另一方面,建議當局加強公園和休憩區之間的出行環境協調與整合,根據不同區域的特點和需求,完善步行環境,提升居民出行的便利性和舒適度,同時美化澳門整體市容景觀。最後,建議持續在公園和休憩區的設計中融入代際互動、共融遊樂、無障礙等設計理念,通過功能分區滿足不同年齡段居民的需求,促進代際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增强社區的凝聚力和居民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