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頭條-環球新聞報 議員之聲 議員之聲|馬耀鋒有關關注少子化下教育團隊的穩定措施的書面質詢

議員之聲|馬耀鋒有關關注少子化下教育團隊的穩定措施的書面質詢

教青局早前表示,2025/2026學年首次入學幼兒人數約為四千人。相關數字與今個學年相比再次減少近400人,當局表示將會因應收生情況與學校協調班級規劃,以降低出生率下降帶來的影響。面對學額需求的持續下跌,教職崗位的穩定影響首當其衝,當局應同步重視教育隊伍的就業支援,以實現人口結構轉變對教職需求的平穩過渡。

首先,當局有必要妥善規劃未來教育人員的短中期培養計劃。例如,政府2020年公佈的《2020-2023年澳門非高等教育教學人員未來供求預測》,當中清晰整理了3年內的教職需求、各科目教師的緊缺性以及修讀教育專業的高中畢業生情況等,為科學施政及青年生涯規劃發展提供了數據預測。但相關研究在首次公佈後未見持續開展,期望當局能再次啟動有關供求預測調研工作,供社會參考。

另外,因應學生生源的結構性變化,政府宜加大力度支持有需要的幼兒教師可轉任小學一、二年級教師。現時當局透過個人專業發展制度,為教學人員提供以幼小轉銜為主題的培訓課程;在面對幼兒入學人數持續減少,相關課程的供應能否滿足教師的報讀需求值得關注。同時,因應少子化情況已延伸至小學階段,當局亦應前瞻研究並舉辦小學轉任初中教師培訓課程的可能性,同時研究並協助學校解決相關教師在轉任時要面對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最後,教學人資的充裕,實際上可成為促進本地教育發展更全面,更多元和更前進的條件。特別是國家已明確訂定2027年教育強國建設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以及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的規劃佈署,特區政府有必要推動教學崗位的專業化、分層化發展,一方面創造多元化的專業教師需要和崗位,同時配合推動教育改革的實踐需要。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1. 請問當局會否開始全新的短中期《澳門非高等教育教學人員未來供求預測》,研究未來不同教學階段及科目教師需求,一方面為本澳學子生涯規劃提供借鑒,同時為本澳非高教得以平穩發展提供更多科學數據?
  2. 針對當局正持續推動的幼小接銜培訓,請問相關培訓課程目前的情況為何,課程名額能否滿足現時教師們的需要?當局又有否進行完成課程的教師成功轉銜的各項數據統計?另外,因應《2020-2023年澳門非高等教育教學人員未來供求預測》中顯示中學教藉的需求最大,當局又會否考慮與更多高等院校合作舉辦小學轉任初中教師的培訓課程?或會否進行不同教育階段教師轉銜制度的適應性等相關研究,如中學教師專科專教及課時標準不同等?
  3. 請問當局會否配合推動教育改革的實踐需要,創造更多元的專業教師需要和崗位,如在教師課時計算等方面提供更大彈性,或創立教研基金,支持教師更多從事教研方面的發展,積極善用教學人資充裕之優勢,再配合更多支持各校優化班師比和師生比的支援機制,促進本地非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0853-282280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462523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