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叫好叫座,神話人物哪吒,在澳門本土深入民心,「哪吒信俗」於2014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可看出民間信俗對本澳文化內涵形成的重要性。因此,期望特區政府能善用文化效應,推廣傳統信俗文化旅遊產業發展,講好澳門歷史城區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故事,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及創新,助力社區經濟發展。
澳門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理應把握好自身擁有的獨特文化資源,擴大居民及遊客對本土信俗文化的認識與重視,協助這些獨特的文化能夠繼續順利地傳承下去。由於現代社會的發展使信俗文化與本土居民生活的關聯逐漸疏離,特別是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不深,令本土文化的推廣傳承逐漸發生困難,因此,利用旅遊教育促進薪火相傳是保留區域文化可持續發展的先決條件。
對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1、天主教聖像出遊、土地誕賀誕活動、哪吒誕飄色巡遊、媽祖文化交流等是本澳隆重的民間傳統慶祝活動,請問當局會否整合交通建設及文化康體設施,發展常態化社區文化節慶為主題的社區旅遊活動,以社區的非遺魅力促進引客入區發展?此外,會否考慮豐富現時的宗教旅遊體驗,如在旅遊路線中聯合宗教建築導覽、儀式觀摩、體驗廟會、手工藝製作等,吸引遊客入區及延長旅遊時間?
2、請問當局會否在不影響居民日常交通與生活的前提下,在石排灣區、東區2等地劃撥一定土地作宗教場所建設(如土神壇等小型建築),一方面滿足居民的信俗文化,亦可推動本地節慶文化旅遊的發展?
3、本澳是「一帶一路」中國與沿線國家交流的重要平台,請問當局如何善用「一國兩制」原則,開展對外交流交往,建立、發展、鞏固同海內外宗教界的友好關係,增強澳門在國際上的宗教影響力,提升軟實力?會否結合本地會展及文化藝術產業,以信俗文化及藝術為題開發創新展覽項目,真正落實澳門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