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山日前發生塌樹意外,導致一名女途人受傷,此事不僅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也再次凸顯了城市綠化樹木管理的重要性。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樹木作為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保養、維護以及相關技術人員培訓都需注重科學性和專業性。
涉事樹木被初步評估因褐根病侵蝕而不穩倒下,然而褐根病已成為華南地區樹木的風土病,亦因立地條件、樹種、危害程度不同,致枯死時間相應不一。近年市政署雖已訂立定期巡查全澳公共地方樹木的機制,對樹木作出恆常檢查及合適護理,但隨著本澳樹木在病蟲害、颱風、高溫多濕、極端天氣等影響之下,尤其是科學上未有方法根治褐根病,樹木的管理及維護面臨更多挑戰。
為減低樹木壓倒途人的風險,以居民安全為首要考量,市政署可加強到人流高的地區的巡查頻率,並提高樹木監管技術,及時處理受病蟲害或生長不良樹木;再者,松山一帶的樹木多在斜坡上生長,一旦樹木稍有病害,更容易支撐不足而倒塌,日後除了跟進病樹的護理救治之外,亦可安裝樹木支撐架,提高安全指數。
長遠而言,近年可見社會對於樹木種植、保育的關注有所增加,本地亦有人才外出學習園林綠化相關專業,惟回流後就業一段時間後,有感政府目前傾向採取“價低者得”形式將大量工作外判處理,不利於專業水平的提升,發展空間亦較窄,令這些人才只好外出發展。面對社會乃至國家對生態綠化越發重視,本澳應積極採取措施提升本澳園林綠化的專業性,尤其是可透過專業團隊合作,加強政府內部及業界相關人員培訓,並且外判服務時應以公司資質、服務效益為導向,既建立專業梯隊,亦促進業界技術提升,提升本地綠化水準。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是次松山塌樹意外是由褐根病侵蝕導致,且褐根病已成為華南地區樹木的風土病,請問市政署對於外判公司現有巡查、維護樹木措施會有何指引,達到早發現、早防治?以及在未來如何進一步加強樹木管理,如增加高科技監測設備、提高巡查人員的專業技能等,以保障市民安全?
二、近年有大量前線綠化工作人員面臨退休,很多工作外判處理,但有意見反映其專業性有待考究。反觀本地園林綠化相關專業人才回流後因發展空間較窄而外出發展,這對本地區園林綠化事業的長遠發展不利。請問市政署或相關部門有何計劃來加強園林綠化專業人員的培訓和職業發展?並且會否考慮在外判服務時更注重公司資質和服務效益等,從而建立專業梯隊並促進業界技術提升?
澳區政府市政署關於立法會梁孫旭議員書面質詢的答覆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