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澳老齡化趨勢日益顯著,2023年老年人口數目首度超越少年兒童人口,本澳面臨著長者人口比例上升的挑戰,包括醫療、社會服務、社會保障等各方面的需求值得關注。
候任行政長官參選政綱提出,提升長者服務效率,建立健全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體系;逐步打通社保福利粵港澳大灣區可攜、通用制度障礙,支持居民跨境養老。
未來,除了本澳既有的長者公寓、長者綜合服務、長者中心、家居照顧、護老者支援等一系列服務及設施需持續優化以外,隨著本澳以及大灣區城市的交流日益加深、交通日趨便利,不同模式的養老機制亦有待當局積極探究與開拓,進一步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協作,完善養老體系,讓居民有更多的地點和服務選擇。
早前,有團體發佈關於本澳居民對灣區養老意向及需求調查報告,結果顯示,約三分之一受訪者有考慮在大灣區內地城市養老的意向,當中超過八成傾向於選擇珠海作為理想養老地點;而近六成受訪者選擇居家養老模式,近三成三則偏好社區養老。調查亦發現,受訪者的經濟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他們跨境養老的選擇;隨著個人收入的提升,考慮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養老的受訪者比例增加,受訪者亦關注醫療、社區支援等問題。
為此,建議當局通過推進政策的完善和提升服務品質,加快推進大灣區跨境養老服務體系的發展,讓居民基於個人情況可作出跨境養老選擇,例如加強與大灣區境內外的服務團體及服務點的協作,包括優化緊急救援機制,以及開展文化交流活動,以更好地回應居民的養老需求。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隨著步入老齡社會,除了不斷優化本澳既有的長者照護和服務體系外,一些居民對跨境養老亦有需求。而儘管大灣區其他城市的氣候、生活環境、文化和飲食等方面與本澳相近,但有團體的調查發現,居民在考慮到大灣區其他城市養老時,仍較為關注生活習慣適應和家人關係問題,而醫療設施和居住條件亦是影響因素。當局會如何專項研究與大灣區的跨境養老合作模式,包括為收入水平較低的長者創設條件,讓他們在養老的可能性方面作更多選擇?
二、珠海、中山都是居民最優先考慮養老的大灣區城市,當局會如何促進與周邊城市的長者養老服務新試點,進一步提升養老服務的品質和覆蓋範圍,以滿足居民選擇理想養老地的需求?
三、不少居民在選擇跨境養老時,對社會支援體系表示關注,當局會如何加強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包括兩地的社會服務團體及服務點的協作,拓展合作範圍,例如優化緊急協助機制、醫療合作等,以及開展文化交流活動,滿足相關居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