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社會工作局數據顯示,二O二三/二O二四學年本澳融合生人數共二千六百二十七人,較上一學年二千三百八十一人增加二百四十六人,升幅約百分之十。議員李良汪指出,相關數據自二OOO/二OO一學年有統計紀錄以來,每年均有所上升,當中二O一九/二O二O學年相較二O一八/二O一九學年更大幅上升百分之二十一,情況不容忽視。
他稱,融合生人數持續增加,但本澳實施融合教育的學校及對相關教師團隊的培訓工作卻未能滿足需求。按照教育及青年發展局資料顯示,二O二三/二O二四學年只有四十七所公、私立學校實施融合教育,相比上一學年僅增加一所。師資方面,當局雖持續開辦“融合教育證書課程”和“資源教師培訓課程”,並透過教育基金資助校本融合教育教師培訓,但相關課程只是在職補充培訓課程,而本澳直至目前仍未有將特殊教育相關的內容融入教育學士學位課程當中,令融合教育人資配置一直未能滿足實際需求。他認為,上述情況除無助本澳融合教育發展,更對實施融合教育學校的教學構成一定壓力。
此外,李良汪提及,二O二二/二O二三學年上學期,本澳共有二十所提供幼兒、小學及中學各教育階段融合教育的“一條龍”學校,雖較上一學年同期增加四所,但有家長反映,本澳有部分中小學對融合生的保送工作欠缺公平機制,相關學生即使學科分數已達到保送要求,但卻未有為其進行保送安排,令已達標但未有在“一條龍”學校就讀的融合生,往往需自行參與各校的招考程序尋求入學機會,加上部分學校對招收融合生仍然採取封閉態度,令融合生在升中的過程中困難重重,更遑論要更好地規劃日後升讀大學的安排及生涯發展。
李良汪強調,“加快健全特殊教育體系,不斷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機制,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質量,促進殘疾兒童青少年自尊、自信、自強、自立,實現最大限度的發展,努力使殘疾兒童青少年成長為國家有用之才。”是國家《“十四五”特 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的目標,當中提出的四條基本原則,包括堅持政府主導、特教特辦,在普惠政策基礎上給予特別扶持;堅持精準施策、分類推進,實現殘疾兒童青少年科學評估施教;堅持促進公平、實現共享,讓每一名殘疾兒童青少年都有人生出彩機會;堅持尊重差異、多元融合,讓殘疾兒童青少年和普通兒童青少年共同成長進步。特區政府有必要加大力度推動本澳融合教育發展,健全本澳特殊教育體系,以配合國家政策方針,讓本澳融合生在適當的政策支援下享有公平的學習環境,發揮個人能力,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當中一個重要的力量。
針對融合生在升中過程中面對的問題,尤其未有在“一條龍”學校就讀的融合生升中保送及取錄安排所面對的不公平待遇,他質詢當局是否有所掌握,會否考慮設立升中補送機制,對本澳融合生學位作出統籌,讓相關學生在符合分數要求的情況下得到平等機會順利入學。此外,對於包括融合生在內學習上有特殊需要的學生,當局對其高中畢業後的升學支援有何具體措施,現時成效如何。
就當局曾表示,本澳高等院校將與特殊教育相關的內容融入教育學士學位課程,讓更多教師在入職前能掌握教育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基本知識和技巧。他要求當局交代相關工作的進展情況及何時落實。此外,質詢當局會否透過聘請有相關經驗的退休教師作為特教及融合教育老師,增加融合教育教師隊伍人資以應付需求。
李良汪指出,及早發現兒童有特殊教育需要,對相關兒童的成長非常重要。質詢當局除了設置特殊教育專業團隊,為疑似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提供專業諮詢、治療評估及教育安置評估,會否考慮將持續進修發展計劃的申請年齡下調至幼小階段,或透過其他專項資助計劃,讓有特殊需要的幼童能在早期班組學習過程中得到評估的機會,及早發現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