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當局發佈《健康澳門藍圖》,其中報告引述2016年《澳門健康調查》及2022至2023學年《澳門中學生健康行為調查》結果指出,青少年中有高達九成的比例未達到推薦的每天運動量的標準,在課餘有七成以上學生花較多時間在電子螢幕娛樂活動上。另根據澳門兒童數據資料庫顯示,自2020/2021學年小一學生視力不良率呈持續上升的趨勢,從2012/2013學年至2022/2023學年亦從14.7%上升至28.8%,相關問題值得關注。立法會議員施家倫表示,當局自2022/2023 學年起教青局向學校蒐集學生配戴眼鏡情況及學生體質等數據資料,方便政府、學校及家長能瞭解學生的基本健康狀況,期望當局交代了解的情況如何,有無分析與研究本澳學生健康狀況的趨勢和潛在問題。此外,當局藉“學校健康促進計劃”推動本澳學校建立學生健康檔案,收集學生體質的數據,促請當局交代目前學校建立學生健康檔案的進度如何,是否覆蓋至全澳非高等教育學校,完成收集後下一階段會否針對本澳青少年運動量不達標的情況推出針對性措施。
施家倫表示,為進一步保障青少年健康發展,當局持續推行各項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計劃,包括開展“校園愛眼護齒活動”,為小學四至六年級學生進行視力、牙齒和骨骼健康(脊柱側彎)評估等,每學年均派出醫護人員到全澳學校,為小一學生作視力及體格等檢查,安排有異常情況的個案到衛生中心或專科門診進行評估及跟進,以及自2022/2023 學年起,教青局向學校蒐集學生配戴眼鏡情況及學生體質等數據資料,方便政府、學校及家長能了解學生的基本健康狀況。
然而,隨著青少年在娛樂使用電子設備的頻率日益增多,身體活動不足率持續上升,都期望當局能持續監察非高等教育學生視力,包括構建更為全面和深入的學生健康狀況資料庫,以及加大對數據的利用程度,挖掘和及時分析學生健康狀況的發展趨勢,以便能夠提前預警,採取有效的預防和干預措施。此外,當局持續透過跨部門合作制訂“學校健康促進計劃”推廣各類健康資訊,以及推動本澳學校建立學生健康檔案,收集學生體質的數據,保障學生健康成長,都期望當局能夠加大力度加強與家長和學校各界的溝通與合作,完善檔案資料庫數據,以適應學生不斷變化的健康需求,共同為學生的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