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議員宋碧琪在書面質詢中指出,過去當局就部分事發路段作過整改,但本澳不少地區都極易發生交通意外,尤其舊區路段由於橫街窄巷交錯穿插,有不少視野盲區,除上述事發路段外,還包括河邊新街及內巷、筷子基、青洲等區域。質詢當局如何進一步提升區內交通安排及改善工作,整體性對較易發生交通意外的區域進行整改?同時,對全澳的交通安全隱患進行有效檢視?
交通事務局局長林衍新回覆表示,特區政府持續優化本澳各區道路交通環境,但同時亦需要道路使用者遵守交通規則及做好車輛保養,三者必須相互配合才能有效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共同構建安全的交通出行環境。本局持續派員檢視及優化本澳各區出行環境,提升公眾的出行安全,降低交通事故率,並參考交通意外數字、駕駛者和行人的違法情況和道路盲點等多方面指標因素,推出理順交通繁忙點和斑馬線優化等工作。自2016年起,本局對本澳47個交通繁忙點,已完成其中33個的整治及優化;而由2019年起計劃優化的279條斑馬線,已完成230條。餘下工作正按序推進。
保安司司長辦公室回覆表示,治安警察局警員在日常巡邏時會留意實際道路環境及交通管制符號之設置情況,該局亦對交通事故數據進行分析研究,歸納經常出現交通事故的多發地,並向相關權限部門就交通問題進行溝通及反映意見,以便協調及研究優化道路設施,冀消除交通上的安全隱患,减少交通事故發生,共同構建安全交通環境。
至於宋碧琪質詢隨著未來預料將會有更多工程將會開展實施,當局有何進一步的措施,以減低工程對道路使用者的負面影響及路面壓力?
林衍新表示,道路工程協調小組以整體道路工程在施工期間仍可保持有限度通車為原則,積極推動政府部門及公共事業機構進行合併及分段施工,藉此盡可能保持各區交通的通達性。與此同時,本局一直透過不同媒體向公眾預先發佈臨時交通措施消息,讓市民及早知悉和做好出行方式的選擇。
市政署表示,屬該署執行的工程,該署會事先透過機制,與相關部門協調交通安排,也會視乎工程的規模及影響程度,開展宣導工作,包括:拜訪坊會、向市政諮詢委員會作介紹、發佈工程信息、向施工路段周邊大廈派發宣傳單張、召開新聞發佈會等,讓市民可提前知悉有關臨時交通安排,提早規劃出行路線。對於位處交通繁忙路段需進行重鋪及維修的市政工程,亦會盡量安排夜間施工,以減低對市民出行的影響。
保安司司長辦公室表示,治安警察局作為交通執法部門,已密切留意道路工程對車輛通行造成之影響,進行道路工程的相關部門會與治安警察局進行工程前期協調會議,有需要時局方亦安排警員到現場視察及評估工程影響範圍;在工程進行期間,治安警察局與相關部門保持緊密聯繫,倘發現交通繁忙,即時安排警員進行疏導,以確保車輛安全有序通行。
附宋碧琪質詢全文:
近期,本澳連續發生多起嚴重交通意外,再次敲響交通安全的警鐘。根據當局資料顯示,本澳今年首季共錄得3,755宗交通意外,總體較去年同期增加兩成。雖然當局過去回覆議員質詢表示,一直與相關部門又密切溝通,除協調臨時交通的前期規劃外,在臨時措施實施後,會因應實際情況優化安排。並在道路工程前期與相關部門保持聯繫,以確保車輛有序通行,還就相關的交通意外事發路段狀況作出相應改善。但相關措施仍難整體改善區內整體道路環境,需進一步對整體道路工程優化。
有意見指出,事發於氹仔北安大馬路發生重型貨車及旅遊巴相撞事件,意外發生路段為重型貨車和旅遊巴行使的主幹道,且路上車速普遍較快,尤其是上落班時段,相關路段十分繁忙。另外,事發於氹仔偉龍馬路近澳門國際機場上層路段入夜後路段燈光昏暗,行人設施不清晰。而同樣在早前,青洲河邊馬路近臨時燃料中途倉對開路段發生交通意外,有居民表示,路旁經常停泊多輛貨車和旅遊巴等大型車輛,有時駕車經過會出現視線盲位。可見本澳存在不少較易發生意外的區域,需要及時改善區內道路環境,減少安全隱患。
除道路工程外,各類工程遍地開花,擠佔大量的城市道路資源,經常因工程施工導致行車線、轉彎掉頭及交通燈有較大規模的改動和增減。有居民指出,筷子基北灣泵站及箱涵渠工程,施工期間多次更改區內行車及行人道路設施,導致部分道路偏窄,經常造成人車爭路現象,存在不少安全隱患。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 過去當局就部分事發路段作過整改,但本澳不少地區都極易發生交通意外,尤其舊區路段由於橫街窄巷交錯穿插,有不少視野盲區,除上述事發路段外,還包括河邊新街及內巷、筷子基、青洲等區域。請問當局如何進一步提升區內交通安排及改善工作,整體性對較易發生交通意外的區域進行整改?同時,對全澳的交通安全隱患進行有效檢視?
- 隨著未來預料將會有更多工程將會開展實施,請問當局有何進一步的措施,以減低工程對道路使用者的負面影響及路面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