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關注本澳安老問題,政府亦因應長者需要,制定了包括新增長者院舍及擴建在內的各類長期照顧服務的發展規劃,未來亦在新城A區興建約900個宿位的長者院舍,加上透過敬老金、養老金、社會服務和醫療系統的改善,努力落實「家庭照顧,原居安老」的政策方針。特區政府近年亦持續地、開放地吸納社會各界對養老模式的建議及研究可行性方案。歐陽瑜司長亦曾作出會令長者度過一個有尊嚴的晚年生活的施政承諾,當局在近年在硬件建設上,成績有目共睹,得到社會各界支持及認同。
面對澳門人口持續老化,政府實行長者公寓先導計劃,亦在政策在未來十年對銀髮產業、長者護理保健、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和服務等加大投入的。長者對生理需求得到滿足,惟近年澳門在疫情及經濟轉營的大環境影響下,社會上隱蔽長者個案有上升趨勢,社工局亦持續在進行與民間機構合作優化專項獨居長者計劃,加大外展及主動發掘潛在個案、研究跨部門資訊互通及協作方式去不斷改善去保護長者。
然而,人的心理需求發展是漸進式的,現時居民及社會正在向高階需求進展。
社工局現時已積極資助各項長者支援服務,但長者們才是處理自身群體心理健康問題的專家。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當局會否計劃在下一階段長者服務十年行動中,加強引導長者善用晚年,制定針對長者“成功老化”的項目或計劃,尤其使其積極參與日常活動方面,豐富其晚年生活,從而增強長者的心理健康?
二、當局會否考慮在現有基礎下,由政府作主導支援轉向民間高度參與社會的自理方向發展,以加強長者群體積極參與社會事務的方式作護老服務,在未來建立一個以老護老的樂齡關懷社區的長期性項目?
三、澳門平均壽命持續上升,當局如何計劃在推動銀髮產業時,以智能化、數字化去優化接觸長者的途徑及探索其需求? 例如,構建智能化的聯網項目,以人工智能、數字化的聯網系統,更好地整合社會服務機構、“澳門特區長者服務資訊站”及“獨居長者及兩老家庭服務使用者資料庫”中的各項資料,以更好地在社區發掘潛在需求個案及加強心理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