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議員李良汪早前就本澳文化遺產的宣傳、教育及保護提出書面質詢,指出文遺除了承載本地社會發展歷史外,更包含了信仰、藝術及傳統行業等方面的歷史傳承,反映出不同社區的獨有價值,更是對我們文化身份的認同。倘要提升大眾對文遺共護共享的意識,當局應適時對推廣工作進行檢討,並按社區、年齡、群體等方面制定針對性的宣教方式,凝聚更多居民參與文遺保育工作。
文化局代局長鄭繼明回覆稱,特區政府重視文化遺產保育工作,着力循多元渠道強化文化遺產教育,並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法》的普法力度,亦積極採取更具針對性的宣導策略,推出面向社會不同群體的文遺保育活動,持續提高公眾對文遺的關注和認識。
在文遺保護推廣方面,文化局持續製作與本澳文遺相關的圖書、小冊子、四格漫畫及澳門歷史城區動畫短片等,亦走進校園和社區舉辦文遺講座及互動劇場,以及在社區設置“文化遺產流動宣傳站”,其中包括在多所公共圖書館及高等院校設展。同時,逐年擴大“《文化遺產保護法》推廣嘉年華”的活動規模,並積極響應“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日”,舉辦一系列以本澳文遺為主題的公眾活動,營造保護文遺的良好氛圍,提高公眾對文遺保護重要性的認識。
在文遺保育及宣教方面,教育及青年發展局通過品德與公民、常識及歷史等課程,增加學生對文遺的認識,培養其欣賞和保護文遺的態度,並出版相關教材,支援學校開展教學活動。此外,文化局亦於鄭家大屋“世界遺產青少年教育基地”設置澳門歷史城區互動展示,亦以多元形式推出“世遺面對面”系列親子工作坊,並組織本澳高中生參與“內地與港澳中學生文化遺產暑期課堂”。
為增強文物管理者的保護意識和能力,尤其提升廟宇及教堂等社區文物的消防安全,文化局每年聯同消防局組織文物建築消防安全培訓及火警演習,並召開工作會議及持續開展針對性的走訪宣導。此外,為增強業內人員的修復技能,文化局與高等院校合作舉辦“文物建築修復和再利用專業證書課程”,並與勞工事務局合作開辦“文物建築修復職業培訓課程”,以及舉辦系列推廣傳統嶺南建築修復知識的工作坊,拉近文遺與社區的距離。
近年,文化局積極加強數字技術在文遺推廣上的應用,現已在文化局網站上提供多個文遺景點、文化展館,以及本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土地信俗”相關展覽的線上VR導覽;日後,亦會持續為更多具條件的文遺項目製作數字化展示。此外,將完成建設的“澳門故宮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心”與正在籌建的“澳門世界遺產展示館”,亦將為本澳增添更多有利開展文遺教育推廣的設施和資源。
另一方面,“澳門世界遺產監測中心”利用高精度儀器及專門的數據分析平台,長期監察相關遺產的整體安全狀況。二O二四年,文化局與本澳高等院校亦已簽署合作協議,雙方透過技術與資源的優勢互補,增強監測數據在文遺保護技術科研領域的應用及可持續發展,不斷提升對文遺以至其他文物建築的保護。文化局亦會持續評估擴展監測對象至其他合適地點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