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入疫後復甦第二年,本澳經濟整體向好,就業形勢持續改善,最新失業率已降至接近疫情前水平。日前,中央出台惠澳六項措施,同時繼早前增加西安和青島為內地赴港澳“自由行”城市後,近日再開放八個城市赴港澳“自由行”,這一系列措施為本澳經濟復甦注入新動力,更好地支持本澳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進一步推動琴澳融合,促進本澳加速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不過,在經濟復甦過程中,亦出現一些問題亟待解決,例如經濟復甦步伐不一致,民生區中小企經營困難;部分居民專業技能與市場需求不匹配,出現摩擦性失業和結構性失業;職業培訓仍待加強,以協助居民適應“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等等。這些都需要政府與社會共同努力,集思廣益,尋求解決之道。
在此,本人提出五點建議:
第一,加快多元發展,拓寬居民就業空間。
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是破解本澳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保障本澳長期繁榮穩定的必由之路。本屆政府出台了“二五”規劃和《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2024—2028)》,切實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隨著深合區建設的穩步推進,本澳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迎來新的機遇。本人期望政府深入研究促進產業多元發展的具體措施,增強經濟韌性,亦為居民創造更多更高質量就業機會。
第二,加強職業培訓,提升居民職業技能。
當局於疫下推出的帶津培訓計劃已經結束,本人建議當局因應疫後新的發展形勢及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需要,完善職業培訓體制和機制,優化就業輔助及培訓規章,擴大“在職帶薪”培訓課程範圍及對象,加強“1+4”產業培訓力度,提升職業培訓成效,增強居民在經濟轉型過程中的知識力、適應力和競爭力。
第三,加強人才培養,確保居民優先就業。
人才是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重要支撐,建議政府嚴格人才審批與引進的同時,加強本地人才培養,引導居民尤其是年青人做好職涯規劃和專業選擇,同時,在同等學力及能力下,鼓勵企業優先聘用本地居民,確保本地居民優先和持續就業。
第四,完善勞動法律,加強勞動權益保障。
本澳勞動權益尤其部分勞動基準與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以及國際勞工公約標準相比仍有較大差距,與本澳經濟發展水平及國際形象不相匹配。本人希望當局適時檢討完善勞動法律法規,與時俱進發展僱員勞動權益,全方位保障僱員的就業權、勞動報酬權、休息休假權、職業安全與健康權、職業技能培訓權和社會保障權。
第五,加強三方協商,維護勞資關係和諧。
社協是重要的勞資政三方協商平台,在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經濟發展方面一直發揮重要的作用,希望政府加強社協建設,透過三方溝通協調,妥善處理各項勞動議題,共同維護社會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