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作為推動人文素養的重要載體,去年特區政府提出建設“閱讀之城”,持續透過多元主題活動推廣閱讀,立法會議員施家倫表示,當局去年推出“嬰幼兒閱讀有禮計劃”反應不俗,並曾表示正在收集數據研究延伸到其他年齡段的可行性,期望交代相關研究結果,以及未來與更多民間團體合作延展“閱讀包”的推廣涵蓋範圍;此外,去年本澳雖然推出多項閱讀獎勵計劃,但多圍繞幼兒、青少年群體,為更好建設“閱讀之城”,期望當局研究為成人推出更多閱讀獎勵計劃,並考慮開展新一輪澳門公共圖書館服務的調查研究,以更全面地搜集居民對閱讀的意見、需求和發展期望,作為本澳打造“閱讀之城”的參考依據。
施家倫表示,為進一步打造“閱讀之城”,過去當局持續擴展“澳門圖書館周”系列活動規模,推出“嬰幼兒閱讀有禮計劃”、“悅讀家FUN親子活動”等項目。同時推動“兒童和青少年閱讀空間優化計劃”,為居民營造舒適的閱讀空間,並加入粵澳“共讀半小時”的閱讀活動,以增進灣區民眾的文化交流,相關工作值得肯定。
他認為,要打造“閱讀之城”,必須把“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作為人文素養高質量發展的追求目標,為不同領域、不同年齡層的居民推出相應類別的書籍和活動,持續深入推動全民閱讀的涵蓋範圍。然而,回顧過去當局所推出的閱讀獎勵計劃和系列活動,多圍繞幼兒、青少年階段制定,針對成年人的除了長期推出的“好書交換”及“期刊熱賣”,以及於“澳門圖書館周”所推出的系列活動,尚未見有突出且恆常性的鼓勵計劃。此外,有見當局去年推出的“嬰幼兒閱讀有禮計劃”,在多間公共圖書館向當月起計未滿24個月的本澳嬰幼兒派發閱讀包,深受家長歡迎,都期望當局能研究更多以成人讀者為主的獎勵計劃,以及推出適合不同年齡階段自主閱讀或進行親子共讀的閱讀包,與更多民間團體合作擴大“閱讀包”的推廣範圍,進一步延展活動成效。
另一方面,過去當局為掌握本澳居民的閱讀習慣以及使用澳門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情況,委託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對2015年澳門公共圖書館服務開展研究。然而,隨著科技資訊發達,以電子書、有聲讀物等為代表的數字閱讀都成為居民獲取知識重要渠道,也不斷推動閱讀走向個性化發展。當局亦曾表示,自2011年推出“全民網上閱讀平台”服務至今,總點擊次數超過1,230萬次,其中2022年首三季,“全民網上閱讀平台”點擊次數與2019 年的同期相比,增加超過 20%,增幅明顯,可見本澳居民對閱讀的習慣、喜好、需求都有所變化。為此,都期望當局能開展新一階段的澳門公共圖書館服務調查,以更全面地檢視本澳閱讀推廣策略和居民閱讀需求,為打造“閱讀之城”提質增效。